“一融合、三贯通、五互动”参与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韦俏蔚
[导读] 自2010年始,我校组织教师前往发达地区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教学改
        自2010年始,我校组织教师前往发达地区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特别是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针对我校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学、课堂沉闷等现象,提出了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推动学校实施参与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近10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政策》《“高效课堂”评价机制》《“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评价机制》《“高效课堂” 备课制度》《实施德育渗透管理办法》《全脑记忆运用于教学中高效学习法评价机制》等制度性文件,从顶层设计来推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现了转变。课堂教学重视民主平等,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活动实践的余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灵活。重视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有价值、有启发性、有一定难度,问题设计循序渐进,把握课堂节奏和管理,不让无效劳动充斥课堂,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以理论支撑改革。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
        2、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渗透于我国的教育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单一的,机械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探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高效课堂所追求的,就是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让课堂在“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达成目标。
        二.注重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通过构建“德育渗透、高效学习、有效教学” 的参与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维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高效课堂的理论探究。


        实践价值。通过打造主动参与、个性化教学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的发展。
        三.建构改革总体框架、具体内容及改革目标。
(1)总体框架
以“德育为基础、导学是核心、善教是关键”为改革理念,以“一个德育渗透、三个助学环节贯通、五个互动参与过程”为具体路径,构建一个体现“个性化、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具体内容
①一融合:全学科、全学程融入德育目标
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渗透德育目标。教学设计时,要把德育目标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课堂教学时,德育目标适时渗透;课程评价时,要把德育目标放在首位。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教学育人、过程育人,把德育教育结合在课外、课内交错进行,通过课外主题中队活动、班队活动,节假日德育作业,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②三贯通:导学方法助力高效学习
把学习方法贯通于学生学习过程,助力学生高效学习。一是关注高能学习状态(自学方法引导、学习能力培养)贯通整节课;二是基于学情适时引导点拨、即时性评价(促成学生善于暴露自己存在的不足,乐于分享)贯通整节课;三是能力转化、学情反馈(帮助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化、提升)贯通课内外。重视学生参与意识,把记忆方法运用于学科的学习中,快速记忆所学内容,达到高效学习。
③五互动: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参与
        一动:个性化的学习,课前独立查资料,课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课前独立查阅资料、自主预习,课上独立解决问题,课后延伸阅读,形成个人能力)二动:两两互动即伙伴式合作学习;(同学互助、团队合作完成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三动:小组互动即组内学习成果小展示;(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四动:班内互动即班内学习成果大展示;(班内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集体智慧的展现)五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学习效果反馈评估。(巩固提升,转化成各自能力)
(3)改革目标
①着力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堂,成就幸福学生。
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就幸福老师。
②打造个性化、自主性、参与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4)创新特色
“一融合、三贯通、五互动”参与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涉及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重大问题的彻底变革。教育追求不仅是定位于升学考试,而是把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教学时,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未来教育理念。
①构建了全学科、全学程无缝融合的德育渗透机制。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与思想品德有机融合,通过增强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同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思想教育脱节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更个性化。使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阅历更丰富,更强的独立创新能力。
②设计了高效助学方法贯通学习全过程的导学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学科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多维参与,包括学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发现,动口讲述……让学生在高效的助学方法中得到品格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③创建了互动式、参与式的高效教学课堂模式。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参与式的学习体现在伙伴互助和团队合作上,以导学案为基础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