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刘巨朝
[导读]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相较于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更为复杂、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升初阶段带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保证学生具备良好语文学习基础,以适应初中阶段强度较高的语文学习。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相较于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更为复杂、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升初阶段带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保证学生具备良好语文学习基础,以适应初中阶段强度较高的语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不同之处,同时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开展复习工作,以保证学生可以完成小升初阶段语文知识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升初;语文复习;教学思考

        复习,即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对以往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系统性地吸收知识。对于小升初阶段学生而言,复习所学知识不仅是为对小学语文知识有更深了解,也是为学习难度更大的知识打好基础,保证自身具备开展下一阶段学习的能力。小升初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指导,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初中学习。
一、重视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智力因素对小学工作具有一定影响,但就目前学生智力情况而言,不存在完全地两极分化,更多的学生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对教学活动没有太大影响。实际上,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情况而言,学生学习成果更易受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当学生具备一定自制力,可以专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具备一定学习方法时,学生通常就能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升初语文复习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起来,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学习习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1]。
        教师在小学语文知识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合理教学环节设置帮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天》开展复习工作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把握住学习重点、了解复习流程。针对本篇课文,教师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先询问学生“老舍在写作文章时采取什么样的顺序?是按照哪些时间节点对文章进行描述的?”之后学生通过对文章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主要根据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过年、元宵节几个时间节点开展写作,因此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作,这就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学习脉络。之后,教师开展其他课文复习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首先分析文章结构,从而获得良好学习习惯,也能为培养学生文章分析能力打下基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初中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时,与小学“手把手”式教学不同,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小升初语文复习阶段,教师就需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学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因此,教师正式开展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为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也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路径,作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开展复习工作[2]。


        例如,在对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一文进行复习时,该文作为散文类文章,具有丰富的感情,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表达地淋漓尽致。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同时,复习阶段学生对文章已经具备初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之后,自主地理解文章感情。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作为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文章具备初步印象[3]。比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为什么?”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活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紧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请问你感觉作者为什么会对时间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学生就可以针对教师问题开进行思考,产生自身独到理解。最后,在学生对文章具备一定理解、把握文章内容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表达出自身感受,学生可能回答“应该珍惜时间”、“将自己的生命充分利用起来”等答案,教师可以不对学生答案进行绝对评价,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分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三、善于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
        小升初复习阶段,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具备初步印象,在学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并且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具备充分了解前提下,教师应针对复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古今字义不同,历史背景发生巨大改变,古诗、文言文类文章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进行古诗文复习时,虽然学生对基本词义具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其表达的感情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4]。
        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应用情境式教学,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丰富的感情,同时获得古诗文分析能力。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期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江南春》一诗为例,该诗主要描写江南地区的动人春色。教师开展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幻灯片或视频播放,带领学生领略江南风光,将学生引入到江南春景中进行情境建设。之后,令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诗中有哪些字眼是直接对景色进行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学生在情境中对诗歌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情境中的感受对诗歌产生联想,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对诗歌进行分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工作做好十分重要,该工作对学生在以后开展语文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特点与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出发,采取合适措施帮助学生开展对小学阶段知识的复习工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小升初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也发生一些变化,需要教师重视起来,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白璐.小升初语文过渡之我见[J].课外语文, 2018(16).
[2]严丽.小升初语文复习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9(31):67-67.
[3]吴琳琳.浅谈小升初作文教学的衔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02):66-67.
[4]安秀丽.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方法[J].中学语文, 2019(6):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