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法在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胡思琴
[导读] 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赏识教育法的重要应用价值,对赏识教育法在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是在“鼓励教育”、“激励教育”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是尊重生命客观生长规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赏识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与行为,而不是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小学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可以引进赏识教育法,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后进生摆脱“后进”的思维局限,实现个性化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赏识教育法的重要应用价值,对赏识教育法在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赏识教育法;小学生;后进生;转化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主要问题,这些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在思想道德的方面具有一定的缺失,促使其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逐渐脱离班级群体,成为班级的边缘人群,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及发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感价值培养优势与思维影响效用,利用赏识教育法,引导后进生敞开心扉,主动接受教师的建议、接受班级同学的友好,从而融入班集体中,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一、赏识教育法的重要应用价值
赏识教育主要就是教师通过尊重、沟通、交流、信任、激励、理解、帮助、鼓励等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并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紧紧把握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思维变化,发现学生的亮点,对这一亮点进行鼓励与放大,给予其正面的鼓励与认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后进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考虑后进生的学习感受,在课堂上多多鼓励这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发言,肯定其行为与观念,平和的提出建议,能够有效转变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其走出“后进”的局面[1]。
二、赏识教育法在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后进生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主动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放大与鼓励,肯定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信心,能够主动、勇敢的做出学习行为、交流行为与探索行为,迈出后进生转化的第一步[2]。
        在《秋晚的江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播放“秋天傍晚时江上”的图片与视频,并且让班级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朗读。这一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教师完全可以指出人名,让班级中的后进生进行基本朗读,在后进生朗读之后,教师要学会“装傻”,提出“你昨天是有预习吗?读的很好哦,很流畅、通顺”等语言,总之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后进生的某一点优势,对其进行肯定,促使后进生产生“原来我在老师心中,还有这么好的形象啊”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转化后进生的思维,为之后的转化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进“分层教学”理念,满足后进生的学习需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可以引进“分层教学”理念,结合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问题,充分满足班级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且满足后进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促使后进生逐渐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有效转化后进生,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3]。
        在《风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差异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别提出:“通过查字典,认识‘憧、憬、歇’等生字,正确书写下来”、“学习‘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用来造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一讲本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陷阱”,让班级学生自由选择以上任务完成的程度,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问题的交流结果全部汇报出来,激发后进生的好胜心与逆反心理,促使后进生积极进入“陷阱”,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到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此时,教师要对后进生做出鼓励,比如“A组的同学完成的很好,尤其是小明同学(一名后进生),他这个句子造的十分形象”,对后进生进行赏识,肯定后进生的行为,促使其产生继续参与学习的意愿。
(三)创建班级赏识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开展“赏识教育活动”。
        以《扁鹊治病》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本节课的话剧表演练习,且需要背诵课文中的话语,完成此次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后进生集中安排在一个小组内,且让这些后进生“独立”完成这一活动的编排、表演。这种情况下,后进生处于“必须前进、必须参与”的境况下;且一般后进生都会比较活泼,愿意参与这种活动。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要特别评价、鼓励、肯定一个后进生小组的表现,肯定其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比如:“A同学的编排方式较为新颖,C同学的表现力很强,课文背诵的十分牢固”等赏识性话语,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有效转化后进生[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效用,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促使能够满足后进生的心理需求,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集体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进“分层教学”理念,创建班级赏识活动,为后进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关注后进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想与感受,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解决“后进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新明.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38-39.
[2]孙燕.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9(19):190-191.
[3]陈海云.给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64.
[4]房亚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91.
[5]侯杰.关于实现语文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