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教育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这一群体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方面和情感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具有敏感、叛逆的特点,是高中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能够提高高中留守儿童的教学效率,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幸福感,本文将针对生物教学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留守儿童;科学素养;幸福感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其中一方或双方均在外工作,将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亲戚或父母单方履行监护义务的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工作的人群也逐渐增加,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和教育事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在高中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青春叛逆阶段[1],加上留守儿童自身性格存在缺陷,导致教学效率停滞不前,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的必修学科,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寻求适当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感,通过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使留守儿童能够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中。
一、生物教学中留守儿童科学素养低下的根本原因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群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规模逐渐增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留守儿童在精神和性格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为冷漠、内向、孤僻、自信心缺乏等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积极引导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科学素养低下。
(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有代沟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长大,受保守思想的影响,这类学生眼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由于隔代长辈文化程度较低,对留守儿童管教不足,甚至严重溺爱,导致学生在性格方面存在自私自利等缺陷,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
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生物实验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相关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欲望,从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提升留守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素养以及性福感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生物实验。与此同时,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使留守学生可以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中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首先需要准备齐全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结合课本中强调的实验步骤将盐酸和酒精溶液进行混合,按照1:1的混合溶液比例对洋葱根尖展开解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混合溶液对洋葱根尖解离带来的影响,并让学生们对洋葱中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并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同时掌握生物实验的技能。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留守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科带来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性福感。
(二)在生物教学中适当渗透科学史
想要在生物教学中提高留守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感,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陶都,高中生物教学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含众多科学史[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科学史,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通过了解生物研究的背景逐渐培养敢于质疑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例如:在“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遗传学支付孟德尔的生物研究事迹。同学们通过了解孟德尔经历8年时间提出了遗传学的故事,了解了生物学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能,还要具备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再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正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经典实验案例,教材中虽然对案例的步骤、变化过程以及结论明确阐述,但是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实验,对其中的逻辑分析掌握并不全面[4],因此,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留守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再现,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探究,与教材结果相对比,使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扎实掌握。
例如:在“光合作用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英格豪斯的“绿植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这一研究结论进行再现,可以将植物绿叶放在含有二氧化碳的器皿中,通过观察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证实结论是否正确。有利于留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深入挖掘生物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扎实生物基础。是留守学生能够在感受科学中提高科学素养和学习幸福感[5]。
例如: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变化,与此同时,需要学生可以正确绘制细胞结构图。从而使留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感受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有效提高留守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感。
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是教育事业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通过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的学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留守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和幸福感,从而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霞玲[1],罗新东[2].谈班主任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J].宁夏教育,2017:38.
[2]丁天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生命幸福感[J].新课程,2018,0(7): 65-65.
[3]潘金凤.浅谈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J].基础教育研究,2013(20):31+33.
[4]刘莉.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J].内江科技,2013(02):158+198.
[5]梁明超.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