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香洛溪,品质斜桥”学习活动,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期   作者:吴晓华
[导读] 以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通过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学习
        【内容提要】以社区教育中心为载体,通过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学习、体验、传播活动,形成“146”的“书香洛溪”社区教育品牌,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
        【关键词】传承   书香洛溪   社区教育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千百年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二、实施
        利用社区学校活动平台,通过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系列性的乡土文化学习、体验、传承、传播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人文历史、节令风俗、文化内涵、民族情感和乡土手工艺的技术技巧与魅力,在学习传播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对日文化的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奋斗力。并以此为动力,弘扬、拓展、提升乡土文化,创建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
        (一)“书香洛溪”——节假日文化传承活动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辖区内的青少年及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和培训,“清明节,话风俗”活动,“端午节,做香囊” 活动,“中秋节,庆团圆”活动等,同时,还结合红色节日,开展了五一、七一、国庆等公益培训,让学生亲近传统节日文化,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传统节日文化植根于每个孩子心中,浸润孩子的心灵,养成一个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二)书香洛溪——乡土手工艺文化传承传播

        近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六年级青春期教育”健康讲座, “0-3岁婴幼儿抚养人健康”培训,“更年期保健知识” 、“男性生殖健康”培训,“青春期性健康”培训,初级育婴员培训,“减压、沟通妇女心理健康活动”,“家庭文化的影响和传承”,老年人“睡眠健康”“高血压防治”健康讲座等,努力向公众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意外伤害、常见疾病等,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三、成效
        (一)老少皆宜,培训内容更明确。近年来,为解决居民教育组织松散、群众参与不广泛以及居民教育难以持久等诸多问题,社区教育中心根据需求出发,确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建了“146”的“书香洛溪”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即:
        1.成立一支活动队伍:以书香洛溪专职教师和村社区教育志愿者为核心的专兼职队伍。
        2.采用四种活动方式:

        按照“贴近百姓生活,满足群众需求”的思路,培训内容以休闲娱乐类与技能提高类课程为主要内容,有适合孩子的“少年军校”、“消防演练”、“环保酵素”班,有中年人喜爱的电脑培训、烹饪、排舞班,有受到老年人青睐的饮食保健班、剪纸、山水画班,也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下岗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人群,举办的家政服务、烹饪厨艺、手工技艺、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班。一个个的培训像一道道“文化大餐”,适应着百姓不同的“口味”,老少咸宜。
        品牌建设创建以来,实现了培训教育有载体、有内容、有师资、有保障、有管理,建设更加规范,不仅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更促进了居民素质的提高,在全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资源整合,共建和谐大家园。“享天地之灵气,聚八方之贤士;集八方之爱,汇力量之源”,“书香洛溪”品牌建设积极和镇里相关科室合作参与学校品牌建设工作,从中选调特长教师任专兼职队伍,整合社区中有热情、有技能的教育志愿者充实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门类丰富、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学员由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在学习互动中结交朋友,增进友谊,促进了不同人群之间的了解沟通;部门、学校参与其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拉近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距离;社区教育中心和村社区学校参与创建的过程,提高了共建共享的自觉性,增强了社区建设的凝聚力,营造了团结、互助、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作为一个农村最基础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我们要根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把社区教育工作好好地开展下去,在广袤的农村,或许我们的力量还很微小,但我们坚信每一个努力都有意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动力让更多辖区内的居民走进社区学校学习知识,增长技艺,沟通情感,提升素质,增强幸福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