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制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职业技能的成熟度决定于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度。
失去饭碗可能会挨饿一时,没有信念却会穷困一生。
我常常看到一些缘木求鱼的做法而深感痛心,这最近十年以来的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既要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又用千万条绳索将教师牢牢绑在“战车”上。教师痛苦不已,怎么能教给学生自由、快乐、幸福呢?我始终坚信没有教师的自由、快乐、幸福,便不会有学生的自由、快乐和幸福。没有教师的真诚、忠诚、事成,便不会有学生的真诚、忠诚、事成。教育上的急躁冒进,教育上的浮夸风,已经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可谁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又有谁知道必须急迫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更没有人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这次,我们去江苏学习,感触颇多,这些所谓的“名校”的领导、教师、甚至工人均是对事业充满真诚热爱的人,所以能发现问题,也因此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都似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把眼界不局限在饭碗、金钱、“享乐”等上面,我们也是可以创造出全国名校的,我因有你们这样的同事而深信这一点。
比如说:中学生不良行为,很多人误以为那些所谓的“名校”就不存在学生不良行为影响,他们的质量是因为他们不受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困扰,而对别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以为然;当然不会去相信人家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误以为别人拿了很多钱——其实我们稍微想想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教育战线上的发展变化就定会发现那种“拿钱办事”“拿了更多钱就会办更多事”的想法,无论是领导或普通教师这种想法纯属一厢情愿。我们刚参加工作时,包班,工资只有三四十元却是精神抖擞,我那时年青,那么现在也有那么多年青人,你们也工资不高,不过也在2000元左右吧,为何与我们当初的工作积极性有明显区别呢?对七十年代人的工作我没有发言权,因为那时我还是学生;但八十年代的人比九十年代的人工作积极;九十年代的人比00年代的工作积极;00年代也许比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人工作积极。由此,可知我说你们是“误以为”人家的学生没有不良行为一点也不冤枉。“误”是因为不了解情况产生的,了解了,你就会明白,原来人家建成全国名校是煞费苦心、百般努力,得来并不容易的。
实际上,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全邛崃市下大雨发洪水了,有哪一条沟、渠、河、江的水是清澈的呢?当今这个“金钱至上”、“人欲横流”、“抗蒙拐骗”层出不穷的“盛世”,会有几个不受影响的成年人,更何况学生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在缺乏是非、对错、美丑观念的情况下,在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条件下,“疯狂”地吮吸着祖国母亲能给他的一切乳汁,祖国母亲浑身染病、早已是千疮百孔,到哪儿去给他亲爱的孩子们寻找干净的乳汁呢?所以今天的中学生是在各种“毒汁”的侵害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真不容易啊!我要大力赞赏他们的抗病毒能力,而有些不良行为实属正常。
由此,当我们在埋怨自己的学生时,应该想想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什么问题呢?我又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努了什么力了呢?
我们就来谈谈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诊断。
什么叫“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呢?我们认为中学生中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就是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包括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违反以上规定的行为。如果细化一下,如:不预习、不读书、不完成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上课东倒西歪、测试粗枝大叶、不劳动、不讲卫生、乱丢乱扔、乱涂乱贴乱吐、生活懒散、衣着不整、装束怪异、好吃零食、不按时就寝、不及时起床、随便翻别人的东西……这些行为发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或者说发生在教室、寝室、公共生活区,但总是给别人带来不愉快,引起别人的反感,影响同学之间的情感。有时性质很恶劣,绝大多数虽够不上恶劣,但影响总是不好。
我们怎样来诊断中学生不良行为呢?
对于同样一个不良行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也随即影响到对该问题的处理。
我们如何来诊断中学生不良行为并准确给学生个体、班集体,乃至学校把脉,弄清楚不良行为产生后的种种不良影响,进而为我们预防该种不良行为的扩散、发展提供借鉴,为我们治疗这些不良行为的毛病提供依据呢?
诊断中学生不良行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我们有过硬的诊断技术,更需要我们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我们学生、对人民子弟、对我们民族后代的无限关爱之心和最深厚最淳朴的感情。
一个班主任可以当几十年,但却不一定是真优秀;一个班主任只干了那么几年,却可以成为干班务的行家里手。一切全在于我们的心,全在于我们心中有没有对人民的爱;一切全在于我们的心,全在于我们心中有没有对危害人民利益的、侵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的敏感性,有没有对敌对势力的警觉与敏锐的直觉。如果我们对人民利益、对国家利益、对民族利益招受损害麻木不仁,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明知是错误的言行,却因为人家给过我们好处而不闻不问,那就更加危险了。只要我们有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正的爱,就有对各种敌对势力侵害人民、国家、民族利益的真正的恨。这样,我们就有敏感性,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有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目前,以我一个普通的班主任老师看来班主任队伍整体是很好的,一是学历高,二是能力强,三责任心也强。这三者均是适应我国教育的新形势而产生的,可惜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我私下以为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来一手硬一手软的结果,抓经济建设是硬的,所以经济似乎增长很快;而抓文明建设、道德建设这一手太软,或为了服务所谓“经济”大局而牺牲了文明、道德,所以整个民族的文明、道德正如大家所见,媒体不断报道的那样是大为滑坡了。做班主任,学历再高、能力再强、责任心再强,如果只囿于自身的饭碗,自己的经济利益等等,那么,你的高、强均会打折扣的。所以,我反复说过要把教育工作提高到人民、国家、民族、历史的高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我们冲天的干劲,使我们的能力、责任心等,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主张在教育内部发生的问题,最好越过教育去寻找原因;在学科内部发生的问题,最好越过学科的壁垒去其他地方找。
诊断中学生不良行为,也要从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产生的源头处寻找;也要从我们做班主任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处去找。
如果我们每一个做班主任的,都拿自己的良心问过多遍,都拿自己的工作到人民、国家、民族、历史的高度去烘干、晾晒过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探讨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诊断问题。
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们借鉴中医诊断的办法,也可以把我们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诊断分为望闻问切四步。
我所谓“望”者,不论是我们来到一所学校,或者进到一个班集体,来到一间寝室,我们都会通过远望、近看,从学生的装束打扮,从学生的行走姿势,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生之间来往交流,从学生所处地方的卫生状况等等,获得一种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寝室,对一个学生的初步印象,这是最初的诊断。
从“望”中,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中学生集体或个人某些方面我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为深入了解,我们会进一步走进学生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这时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嗅觉感知到中学生他们教室中垃圾、食品袋发出的怪味,感知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吸过香烟的烟味,各种化妆品使用散发出的异味,因为不讲卫生把鞋子脱下来脚上发散的臭味……这样你会加深对中学生个体、集体的把握程度,会有一些东西使你感到困惑不解,使你进而兴味浓郁地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那么,第三步,我们就会因为我们的困惑,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话题,而通过调查的办法,比如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把自己“望”“闻”的东西一齐融合进来,获得一种更加明确的印象。
第四步是“切”脉。通过一个学生,一个“集体”跳动的“脉搏”来深入把握一个集体或个人。比如我们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次活动,或者查看学生们的一次作业,或者阅读分析表达同学们心声的作文,我们就会摸到一个学生、一个集体的“脉搏”,判断一个集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诊断出他们可能缺乏的营养物——如组织纪律性、卫生意识、劳动意识、思想品位,争先创优的意识等。
这时我们可能提供我们的建议,给予有指导性的意见,或者增加某种营养成分,或者综合进补等。
我们知道“对症下药”的意义,其实病是好治的,但诊断十分复杂,一点儿也不能大意,下错药方等等是因为未诊断清楚病情而产生的。所以,诊断完后,我们要仔细了解诊断全程是否科学、细致,有没有漏掉关键的细节,诊断结果与观察到的种种现象是否一致、吻合,还有没有疑问,或者不确切的地方.
(预防、治疗部分略。)
201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