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的教学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升的重任。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教师优化习题课教学最具体的途径就是运用“三W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一轮复习的习题课为载体,阐述“三W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设计思路。
【关键词】习题课;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三W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的教学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升的重任。在一轮复习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不但要突出重点,更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作为习题课的第一实施者,优化习题课教学的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运用“三W式”教学模式进行习题课的教学。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一轮复习的习题课为载体,阐述“三W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基本设计思路。
首先,“三W式”教学模式中的“W”是英文“what”的首字母,其中第一个“W”是指习题的“题根是什么”,即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考点是什么”;第二个“W”指习题的“题眼是什么”,即题目的“突破口或思维的堵点是什么”;第三个“W”指做题后的“题得是什么”,即做题后的“心得体会是什么”。高中物理习题课中“三W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 “备题”——“讲题”——“议题”,学生“审题”——“答题”——“总结”都应围绕着上述三个“是什么”的引导,对教师的备题、讲题、议题和学生审题、答题、总结的各个环节形成指导。
其次,习题课“三W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思路。第一、课前教师 “备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重组适合自己校情、教情、学情的题目,编制成导学案。导学案中所选的每一个题目的“三W式”问题分别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教师“讲题”(即对习题的分析和讲解)是物理复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进入一轮复习,习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题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是在读题审题时就要要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三W式”教学模式的分析。强调一点,教师讲题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做过、充分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的习惯,以便加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第三、教师“议题”,题讲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对学生来说就是做题后的“题得是什么”,即做题后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例如物理问题中常用的等效法、对称法、整体法、守恒法、叠加法等。又如针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公式法、几何法、图象法和比例法等。引导学生总结错例和错因,总结哪些类型题目错得多,反思错在哪里,找出错误的症结、失分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发散和变化,如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
简言之,习题课中“三W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为导向,根据考纲、结合目标,设计重组习题成导学案→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课前设计的导学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是课前,也可以是课堂上,若是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给出答案→学生自主纠错,反思问题→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深入推进对习题的分析、讲解,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最后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引领归纳,错因剖析,拓展提升→教师高效教学,学生内化提升能力。
以人教版选修3-1一轮复习的习题为载体举例说明。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第二章 恒定电流,第三章 磁场,本文以第一章 静电场,第二章 恒定电流的习题为例。
案例一:(以“三W式”的问题为导向,根据考纲、结合教学目标,以人教版选修3-1课本第14页问题与练习第7题为原型设计。将习题编制成导学案课前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例1]如图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1)如q2为正电荷,则q1为______电荷,
q3为______电荷。
(2)q1、q2、q3三者电量大小之比是_____ : _____ : ______.
(师引导学生从“三W式”的角度思考)
(师给出答案。)
解析:
(1)每个电荷均处于平衡状态,即要求每个电荷所受合力应为零,因此q2为正电荷,显然q1、q3应为负电荷。
(2)由库仑定律,建立平衡方程式:
(学生自主纠错,反思问题。)
(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对习题分析、讲解。)
分析:
库仑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纯力学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在原来受力的基础上多了电场力。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引领归纳。)
题根:点电荷、库仑定律、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
题眼:受力分析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六力三平衡。
题得: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时,可总结得出,必须满足“三点同一直线,两大夹小,两同夹异,近小远大”,即三个电荷必须在同一直线,且中间的电量小,与旁边两个为异种电荷,两边电荷靠近中间近的电量较小,远的电量较大。
案例二:(以“三W式”为导向,结合实际,以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问题与练习为原型设计重组习题。)
[例2]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 )
A.电压表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读数变大
B.电压表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读数变小
C.电压表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D.电压表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师引导学生从“三W式”的角度思考,学生先独立完成。)
(师给出答案。)答案( A )正确
(学生自主纠错,反思问题。)
(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对习题分析、讲解。)
解析:
(教师以“三W式”的问题引领归纳。)
题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动态电路分析。
题眼:变阻器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回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题得:处理动态电路问题的核心思想“抓住不变量,找准变化量,以不变应万变”,常见思维方法及技巧
(1)程序思维法
程序思维法是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流程进行正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处理直流电路动态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电路结构的变化―→R的变化―→R总的变化―→I总的变化―→U端的变化―→
―→变化支路。
(2)极限思维法
极限思维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限位置,并以此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当题目要求定性地判断某一具体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或变化趋势时,可假设其他变量为极端的情况,从而就能较快地弄清该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达到研究的目的。
总之,高中物理习题课中“三W式”教学实践研究课堂构建的雏形设计,
就是以人教版选修3-1 一轮复习的习题为载体,通过教师 “备题”、“讲题”、“议题”,学生“审题”、“答题”、“总结”都应围绕着上述三个“是什么”的引导展开。课堂构建雏形设计的核心思路,就是结合学生实际,以“三W式”的问题为导向,精准设计重组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将“三W式”的教学模式深入推进到对习题的分析、讲解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全面提升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中习题课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薛金星,考试说明全解[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1
[3]陈训毅,新课标下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5.7
[4]胡锦,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4
[5]汪海,著物理教学方法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6]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