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问题设计即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同时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要讲究艺术性和方法性,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对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数学课堂中增加提问环节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情况,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更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然而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问题设计的使用还并不擅长,在问题设计上也往往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要么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实际水平。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缺乏灵活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往往缺乏灵活性,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去思考和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设计过于枯燥,缺乏灵活性,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面对死板的问题不仅没有性却也没有去创新探索的欲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较为固化,完全遵照教材中已有的问题设计,照本宣科,缺乏新意又没有贴合课堂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此外,在问题中往往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把握不准,未灵活提问,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还处于盲目状态,或是只知死板地学习,不知灵活的运用,丧失了问题设计的意义。
2、缺乏目的性
数学教学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是确保有效提问的重要原则。只有教师明确教学目和问题设计的目的,才能帮助确定提问的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中很多教师明显是缺乏目的性,没有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漫无目的甚至无厘头的提问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感到无所适从,问题设计缺乏目的性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情境无从考量,问题与教学情境之间的不匹配使得问题设计有效性缺失。缺乏目的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使用倒推法,从目的出发倒推问题设计的合理路径无法实现。
3、缺乏趣味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其枯燥的学科特点,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兴趣最为重要的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心理成熟的发育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有趣味的东西兴致都极高,问题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往往教师的问题设计极其缺乏趣味性,要么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设计思考,要么是一板一眼,缺乏吸引力,要么就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将提问仅仅当做课堂的程序,缺乏对小学生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导致所提的问题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而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内生动力,在数学学习上更加被动,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4、缺乏启发性
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发展的时期,不管思维上还是心理上都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数学的知识储备量也还不够,逻辑推理能力和迅速反应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启发则是增强问题有效性的关键之处。而当前在实际的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中启发性还不足,提问的难度把握不准,过于简单或难度过于大都无法起到启发的作用,同时在提问环节教师的问题往往角度单一,思维单一,设计问题的答案非此即彼,这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1、基于教材灵活设计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自然是问题设计的来源。要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需要基于教材灵活设计。一方面教材是问题来源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教材,将教材放于重要的位置,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和思考,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要清楚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根据教材知识格局以及重难点分布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同时根据知识点的分布规律以及来设计核心的问题,确保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基于教材确保问题设计的;灵活性,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灵活设计能够在引导的基础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着过程中应当灵活应用知识点,灵活掌握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确保问题设计精炼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保问题设计的精炼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问题设计确保精炼,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抓住重难点问题,同时问题语言要简练准确,表达清晰,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水平,确保提问的精准性。另一方面问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提问形式可以多元化,拒绝问题固化和死板,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比较、启发以及开放多种形式的提问能够激发兴趣,同时提问语言的生动活泼也是学生兴趣所在。如课堂开始回忆上堂课内容可以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呢?”这样符合小学心理特征的语言来表述,提高学生兴趣。
3、问题设计要及时评价
要确保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不能只顾提问和回答,忽视对学生的评价。在提问环节最忌讳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会使得提问无效。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当将关注点放于学生的回答上,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提问的意义所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好的地方要多加赞赏,对于不足的地方要多加鼓励,并给出正确的改进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重视,才能更积极地学习。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有学生都是平等,不管问题答对与否都不能差别对待,如不能采取回答错误而罚站的形式,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发挥。
结束语
总之,问题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当前阶段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制约了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要针对性地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问题设计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范彬彬.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1.
[2]高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2020(06):66.
[3]葛正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9.
[4]王丽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浅析——以两位数的加减法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