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蒋晓明
[导读] 本文从数学情景、实践操作、知情交融以及求异创新等方面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探究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小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从数学情景、实践操作、知情交融以及求异创新等方面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创造;数学思维;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小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方面,还需要教师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出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小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并让小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以及探索的机会,进而鼓励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设置教学情景,拓展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很难在数学学习中集中,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要专门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故事和游戏等来教学,最好是采用学生天然爱玩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要让小学生从玩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玩游戏中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心理,比如:在学习口算加法时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5和10等整数加法,用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兔妈妈搬运胡萝卜,第一次一车拉了6个,第二次一车拉了9个。然后教师问学生总共搬运了多少个胡萝卜?这时很多小学生就会快速的使用加法来计算,教师则要统一学生的思维,运用凑10法来解决,让小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用手指头辅助完成口算,把第一次搬来的胡萝卜中给第二次的搬的中加一个,那么第一次搬来的有5个,则第二次搬运的就会是10个,通过这种凑10法将本课加法的学习引入;在数学学习中灵活的应用多种思考方式,能够让小学生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思路也会更加开阔,同时口算速度也会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的效果。
        二、重视实践操作,强化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的教学离不开实践操作,根据数学立体和抽象的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要注入立体的思维模式,教师要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维,具体化复杂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可以折正方体的纸板,并思考怎么可以叠成正方体。课堂上教师在多媒体中使用flash动画,画出正方体,然后鼓励学生学习画正方体,并指导学生用纸板叠正方体,将叠完的正方体再拆开并测量出平面的长度,做好标记再次叠起来,寻找刚刚做标记的面和点在正方体的哪些位置。
        从这样的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并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计算表面积和体积,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在平面和空间立体图形上自由变化,面对后面学习的复杂图形会有熟悉的感觉,不会感到陌生,长期以往会对学生的数学积极性产生影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后由学生自己探索长方体的叠法和测量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通过动手实践和兴趣与感情的投入,课后的折叠练习可以增加学生对类知识的学习欲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使学生拥有自由空间,能极大的强化其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重知情交融,深化思维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气氛和舒适的环境体验,和谐的环境可以增加人体的敏捷性与联想的活跃性,能将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教师营造自主、和谐的氛围,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新型思路时能得到灵感。比如:在解决倍数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一起数一数班上有多少人,女孩有多少?男孩有多少等并提醒学生要数到自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当学生几遍都数不对时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分开数人数,邀请同学一排一的数,最后再用乘法或加法计算出来。教师只需要一旁观察指导即可,并适当的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快速的锻炼。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从加法到乘法的计算是怎么转变的,需要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凸显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
        四、强调求异思维,激发创新
        数学的学习具有多样性,每一道数学题不止一个方法,数学是强调思维能力的学科,每个学生能独立的思考并将其思维过程反应出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将学习到的知识整理活用,对同一道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形成学生独创的模式。
        比如:在学习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中,教师提出计算:7×3+3×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将其计算出来,有反应快的学生已经计算出来了,他们的过程是先两边乘法再相加起来,教师首先对计算出来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指出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另外一批学生则独辟蹊径,提出可采用3×(7+3)的计算方法,准确地看出有两个3可以放在一起,教师对学生几种不同的计算方式都应该做出正确的评价,并鼓励小学生的创新性,不断的探索数学内容,思考数学学习中不同的方式,通过求异的学习方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积极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而挖掘小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下,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视,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然后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并将数学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强化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倩.试论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2+48.
[2]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3]张静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68.
[4]沈静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