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中民族教育的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杨禄山
[导读] 藏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民族内部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随着新世纪以来,内地和藏族之间有着越来越亲密的联系,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级,同时教授语文课程。
        摘要:自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以来,不断倡导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与对其他文化之间的融合,共同发展。由此作为契机,本文浅要论述了当下民族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下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策略,为我国民族统一和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经验思路。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民族教育融合
        引言:
        藏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民族内部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底蕴,随着新世纪以来,内地和藏族之间有着越来越亲密的联系,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级,同时教授语文课程。其课程教授的内容不仅是教会藏族学生们使用汉语言文学,更是在其中融入民族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现代汉语知识,更是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让藏族文化在我国有着更长久的传承和发扬。
        一、民族融合教育的意义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任何一种教育都应当包括对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培养[1],使其形成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观念,以促进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是在饱经沧桑后建立起来的,只有当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才能共谋发展。中华民族的昌盛需要不同文化之间不断地合作与交流,在教育中应该发挥语文学科的语言教育优势,让藏族学生们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自身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
        二、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开展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规范标准落后
   随着我国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素养融合形式也在不断的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改变教学形式等来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但是在目前我国内地西藏班级中,由于教材的限制,教师并没完全制定好科学规范的语文教学标准和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达不到明显的效果。
(二)信息化程度低
        在当前的技术发展上,不少学校课堂都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学互动,且在教学活动上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内地西藏班来说,信息化的教学形式并未能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开展,不少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去辅助语文课堂教学[2],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民族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民族政策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不断倡导民族平等的政策,以促进我国多民族融合以及民族内部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就以内地的西藏班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在语文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和要求教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汉字表达和书写水平[3]。作为语言学科,更要起到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传播教育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兼顾民族文化,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充分利用民族政策,注意教学活动开展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双重选择性,强调学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藏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发展,引导学生不一味排斥其他文以及保留自身文化,不断吸收现代价值观念内涵,促进自身发展。
(三)挖掘藏族文化的人文内涵
        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先前的教育力量不足,导致了大量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内地求学。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教师长期受汉语言教学影响的习惯,对于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教学活动单薄,从而促使不少学生渐渐忽视本民族文化,不仅违背了我国倡导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同时对我国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藏语作为藏族学生的母语,在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忽视,语文课程在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责任,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特质,不断从民族历史、语言文学、民俗风尚、人文精神以及文化品格、审美意趣中吸取养分,再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解读和传承、发扬。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倡导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讲解知识点的形式。所以,在藏族班级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对自己藏族本土文化进行查阅和思辨,让学生自己对文化产生兴趣和思考,在提升自身思维能力的同时,学会藏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相互吸取养分并得到发展。最后,在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中,都有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思想,这种文化内涵能帮助在民族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弃恶向善的教育,让学生们学会相互帮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情感,为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的储备。
        (三)强化对祖国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藏族班级的语文教育中,要强化藏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祖国统一,各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共同发展。在对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以及多媒体设备展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强调祖国统一的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将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4],牢记祖国民族融合的使命,由此作为基础不断发扬自身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才能保证我国统一事业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由于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我国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当家作主,且物质基础得到了保障。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该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认同中不断吸取自身民族和其他民族中的文化精髓,将两者融合协同发展,共创和谐社会。
四、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之间不断融合并在自身民族中不断吸取文化精髓,才能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内地藏族班级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语言学科的教学优势,从教材中提炼民族文化内容教授给学生。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藏族文化有自己的思考,并加强对祖国和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由此来为我国统一事业和民族事业发展提供基础的人才力量储备。
        参考文献:
[1]胡媛. 文化共生视角下的民族教育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000(014):P.120-120.
[2]陈敏. 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中民族教育的融合研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8).
[3]高玉杰.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未来英才, 2015, 000(009):230-230.
[4]董小溧. "五个认同"运用于我国民族教育的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