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一种全新的思路,是基于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课程学习的要点,借助探究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转变单一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式的进行学习,有助于发散思维,实现灵活教学。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加以阐述,并提出实施教学的有效路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学学科,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如何走出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完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一种最新的教学策略,形式多样,目的明确,计划性强,在探究方式上包括引导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自主性探究等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建立灵活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多元教学,走课程改革的新方法。当然,运用好探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晰探究的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对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坚持以学生为本,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新模式。不可否认,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过于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目的性过强,多是以成绩论英雄,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探究性学习则转变了这一特点,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能够从问题的研究入手,增强教学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的策略实现学科整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进来发表意见,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在文章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答,挖掘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高效课堂。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路径
在上述内容的阐述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它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契合,便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构建一个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灵活课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营造和建立,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便于学生创新性的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要先做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工作,保证课堂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优化问答模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程之前,就可以让学生先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解,分析相似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组织讨论。之后再进行文章教学,逐步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借助插图对文章进行剖析
插图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借助插图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插图包含蝌蚪、河流等景物,在阅读此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插图,并提出相关问题。这幅插图所表现的情境,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个段落?从文章中找出根据,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以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探究性学习
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纪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多样化课堂。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然后找到相关活动实施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一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实验活动,拿质量相同材质不同和材质相同质量不同的铁球,做落地实验,让学生亲眼看看到底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当学生亲眼见到这一状况后,能够对这一物理常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它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扩展眼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结合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
生活实际是学习有效开展的大前提,正所谓“学以致用”,教会小学生学习的技巧,让他们在生活中去运用,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计划的开展探究学习,将其融入实际生活之中,抓住文章的核心主旨。比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秋季树叶发出的声响是什么样的?小河流淌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并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讲述。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提升到新高度的有利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相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新思路,对探究性学习加以认识,挖掘出学科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的文章和学生的能力,科学运用探究性学习的不同类型。教师也要掌握好教学的度,营造探究的氛围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做好引导教学的作用,从而建立高效课堂,发挥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旭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51.
[2]余国英.改变教学模式促进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6-7.
[3]姜柳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2:22-23.
[4]沈家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01:98-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