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工作中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严肃课题。语文教师要顺应新形势发展需求,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令学生在品德、智慧、体能、美育、劳动等各个方向的素养得以协调起来,形成活跃的思维与健全人格,而情感教育正是与这些存在密切关联的教育,有效的情感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学生为中心,初步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作用
现阶段来看,我国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特殊阶段,加上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情感和思想问题亟待关注,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小说,受其中不良文化侵蚀容易逐渐养成叛逆、暴力、法律意识淡薄、与同学不团结、不计后果、偏激人性、自卑封闭、不善交流、养尊处优等诸多问题,增加了初中生素质教育的难度。想要切实解决以上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牢牢把握情感教育这一管关键工作,将其与学科教学融合到一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教师从各个环节加大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作用的发挥,能够有效感染学生人格,带给学生美和积极的熏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注重氛围,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处于青春期以及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性格十分活跃,传统语文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已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难以顺利渗透情感教育[1]。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作用,消除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打造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活跃思考,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合作学习活动等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增强课堂氛围欢乐愉悦性,在教师的鼓励和氛围驱动下确保学生通过愉悦、轻松的课堂踊跃展示自己能力,有勇气完成表达自己想法,与同学们分享个人学习见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这节课上,教师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角度入手,将作者在1913年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旅游所见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原了出来。学生看到光秃秃山上到处是荒地只有稀稀拉拉野生薰衣草是什么样子的,听到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野兽发出吼叫是什么声音,体会到作者在一点希望没有时看见像枯树黑影般的植树牧羊人内心情感变化。经过生动、形象、具体教学氛围的熏陶,学生激发出心中情感共鸣,受课文中植树牧羊人崇高精神品质的影响,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了一些做人的意义和道理,想要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延续牧羊人坚持种树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本节课情感教育在良好氛围中顺利开展,在实现了课文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教材,运用情感教学模式
教材是初中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主要介质,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要注重教材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大对教材内容钻研力度,全面把握教材构建可行的情感教学模式,确保情感教学内容与教材课文内容相适应,情感教学目标与教材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关联,情感教学方法与教材教学方法相符合,从而实现教材与情感教育的深入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意识到自身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情感教育水平,让自己的情感可以成为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增加学生心中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令学生间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中积极挖掘学习语文的意义以及乐趣,给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增加更多真实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教师富有情感语言和饱满热情推进教学进度[2]。
例如,在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这节课上,课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文言文体裁刻画了作者理想社会世外桃源的故事,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大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体裁课文非常陌生和恐惧,认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实在是太难理解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时教师结合对教材的钻研采取情感教学策略,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饱满热情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对现在的社会生活满意吗?如果满意能说说为什么吗,分享一下现在社会生活的美好,如果不满意能说说为什么吗,畅想一下你心中理想社会的世外桃源”,学生听到问题后活跃脑筋思考,有学生表示对现代社会生活非常满意,因为有手机、有电脑、有各种零食。有学生则表示对现代社会生活不满意,因为有雾霾、城市夜晚没有星星,城市高楼挡住了他眺望远方的实现,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应该是空气清新,每晚群星璀璨,一抬头便可眺望到远方景色的环境。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此时教师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的作者和大家一样对世外桃源有奇思妙想,大家想知道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与你心中理想社会一不一样吗”,学生就此对课文产生了浓烈好奇心,在求知欲望的导向下主动阅读起来,对照文言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课文内涵,学习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三、读写结合,强化情感教育
读写结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教师将读写结合与情感教育联系到一起,能够强化情感教育的价值作用,拓展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渗透途径,从而进一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后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整体出来,写下自己阅读感悟,表达文本中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念,一方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给学生分享交流情感创造机会,强化情感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深刻且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研究情感教育的渗透,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整合,改变学生错误的意识与行为 ,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旭珊.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J].语文课内外,2020(1):29.
[2] 刘一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J].南北桥,2019,(21):83.
[3] 金天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界,2019(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