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校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较为普遍。小组合作学习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 策略 生本课堂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与教效率的提高,我校大力推进和提倡“生本课堂”,在实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性的教学成果,也存在部分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外显形式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这过程中的学与教的效率保证策略也成为值得深究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自觉性等多方面综合能力都还比较弱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更是值得探讨。
在实践中,除了小组合作学习对象的考量、学习内容的选择、分组策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施。随着我校生本课堂的不断推进与改革,我注重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考虑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基础上,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运用,保证其应用效果,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中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
第一,小组讨论中,总有部分学生处于“划水”状态,即使安排了小组内的相应角色和任务,要么就不做,要么就草草了事,这就拉低了小组的整体讨论水平和效果。其他组员也在“投诉”这个问题,从而更是降低了这一部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面对学习更是不上心。
第二,教师没办法对讨论的时间和效果进行每个组,每个人的实时跟踪。在时间和效果上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一对多情况下,难免疏于管理与监控,不自觉的学生或者小组就开始了学习讨论之外的话题或事物。
第三,由于是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问题的有价值性和选择性也会失之偏颇,容易把握不住关键内容,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加重学生负担,这对课堂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第四,由于处于小学低段,学生自觉性、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或不足,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讨论中还是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在归纳总结上,需要教师给予语言支架等。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利用“框架”去突破知识点。
针对以上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便引发思考该如何进行有效性的解决?而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也显得至关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我也作出如下策略的探讨:
第一,教师做好全面准备工作是有效性小组合作的辅助保证。因而在教学之前,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备课,多钻研教材和课标,才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提升效率。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明确语文每个阶段内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和学习要求,在课标的指引下深刻钻研教材,对教材拥有系统性把握。
课前从教材、学情上认真备课,务必做到“胸有成竹”。在教学过程中方可把控课堂,明确重难点,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课前的自我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得充分,才能更好地去教。
第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进行科学均衡分组,只有让组内人员搭配基本均衡,组内成员做到有优劣互补,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和谐有序地开展。当然,教师充分调研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力、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等又是前提的前提和保证。其中就小组成员的座位朝向问题,在去到重庆各所优秀学校学习和考察中,我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桌椅配备都是圆形或椭圆聚合性的,学生相向而坐,这就有利于小组学生在课堂上就近合作交流,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三,培养小组内骨干中坚力量,提升优化其综合性统筹能力是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正常展开,对小组长的培训和考验是很有必要的。小组分工中,明确组长全面负责本组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保证教师无法兼顾全班时学习活动的正常运行;就副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教师酌情调整相配合,培养班级小组骨干力量。组员职务和任务明确划分,各司其职。
第四,适度高效的小组合作是最终追求与目的。利用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学习,学生可得到90%左右的知识,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十分明显。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为合作而合作,课堂活动看起来十分活跃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认为课堂交流讨论必须遵循适时适度、省时高效的原则。学生个体自己能解决的不需交流,绝大多数能解决的可课下交流。只有当出现普遍性疑难问题,自己确实一时难以解决,并可能影响后续学习的情况下方展开组内交流。
第五,小组评价机制的建构和有吸引力激励是保障。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问,重管理才能出效率,善管理方可出成绩。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在班上实施有效完整细致的奖励机制规则,并采用周汇总制度,月总结方式,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较全面的引导。另外,还注重各组自身的进步奖励,争取让每个组能够体验到成功与收获,提高自我效能感,树立合作学习的自信。
第六,好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阶段有效学习的必要准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高效性在于学生该如何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是重要的。当然,好习惯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小学低段自觉性和稳定性都尚未建立,更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努力,方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后,课后教师也可以安排内容和任务到组,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完成、反思和总结。
随着我校生本课堂的开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可以说是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更多的是观摩他人的课堂,以他山之石来改进自我的教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行实践,在自己的班上基本上能够实现兵教兵,一带多的方式,但是 很多时候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需要不断地强化。
云南省昆明市“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编号:ZZ1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