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韦存保
[导读] 合作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摘要:合作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初中教学阶段必须的课程之一,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定理与公式,更应包含丰富的数学学习思想与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身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将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及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工作相比发生重大的改变。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到课堂之中,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对合作理念进行深度的挖掘,使学生能力快速掌握并拥有这一能力,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一、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合作学习脱离实际
        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内容中,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完全的理解合作教学的意义,将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偶尔想起来就运用一下,缺乏特定的合作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接受这项内容时,对于自己的分内的工作能做好,对于合作中的其他人置之不理,难以发挥合作能力培养的终极目的[1]。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应付教师交给的任务,认为合作就是聚在一起,说说教学内容,就是完成合作培养的任务,在发言时,只将部分的意见进行陈述,很难从阐述内容中知悉全部人合作的结果。?
(二)滥用合作学习的情境
        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这个能力培养应该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进行该方案的使用。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在讲完一个例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与讨论,不管什么数学问题都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与人交流,即使合作学习自己也不会说出任何见解,没有实现学习合作的最佳途径[2]。如此一来,有些学生认为合作只是给有想法、有头脑、会说话的学生准备的,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对帮助学生建立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在特定的时间利用合作的方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切入点,结合不同章节的数学教育目标,更要将不同学生的思维及心智发展特点相融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该教育之中,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3]。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有理数的认知感,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一想评书有没有加过有理数的这个概念,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分工的方式去完成,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对有理数进行探讨,利用交流的方式对其进行探讨,将同学四个人分为一组,一个人负责记录,一个负责仔细纠正表述的内容与其他人是否存在一样的想法等,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有理数展开丰富的认知,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使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与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二)合理把握合作时机,注重合作能力培养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此合作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如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4]。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合组学习培养,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最大作用,满足学生合组学习的需求。特别是当学生对于一直数学知识建立一定的认知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对其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置特定的情境,利用一个布袋,其中装满两个红球,三个黑球,一个黄球,按次摸球,问摸到黄球的概率有多少?让学生根据可能性事件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思考一段时间,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明确任务和题意后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每个小组选出1~2种最佳答案。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阐述答案的构思,教师负责在旁此进行裁判,当学生设计出优秀且合理的答案后对其进行肯定,若一些小组设计答案内容差一点火候,教师可以再旁予以鼓励,促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布置与学习难度相近的学习任务,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工作,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思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三)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强化合作学习意识?
在数学合作学习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毫无目的的进行,要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有合作学习的目标,避免出现合作的盲目性[5]。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培养空间意识,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空间意识强的学生带领基础薄弱的学生,围绕数学图形进行三视图的深入探究与分析工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均衡化发展。此外,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搭建合适的合作学习平台,通过与团队协作,去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包容他人的思考能力,两者兼顾才能提升自身的思考及合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感知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合作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利用合作的教学方式,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安宝成.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10
[2]赵瑞霞.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6
[3]张萍.解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名师在线,2018(27):72
[4]梁鸿红.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66
[5]朱雅男.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