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欧智萍
[导读]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数学具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的开展数学学习,想尽办法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发智力以及挖掘潜能的钥匙,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汲取知识的前提,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好之不倦、乐此不疲,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了。”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有效的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更加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自身的数学学习。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较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真正的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与复习工作,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1]。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使其在数学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按时的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保障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展,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旦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一)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疲劳的状态,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开展灵活多样、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唤起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2]。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环节,适当的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逛超市”的游戏活动,请一位学生带上收银员的头饰,让其他学生拿着教师课前制作的“人民币”充当顾客,去超市买东西。这种方式,重现了学生的生活,学生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的参与到游戏中,看着自己想买的东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店里的东西转变成圆角分换算,让学生根据价格单选购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而不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根据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练习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精心设置练习内容,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因此,在设置练习题目的时候,教师应当设置形式新颖、情节有趣的练习模式。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听算、抢答、猜算式以及打手势算等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目,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到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如拔萝卜、点灯笼以及摘苹果等方式,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及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更加自主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增强实践操作,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初始成长阶段,思维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具演示以及学具操作等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的搭建七巧板或积木,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随后教师再开展详细的讲解,同时借助和图形相关的图片,如房屋、机器人等,让学生数其中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看出其中有几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各个图形特征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意识到这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方法,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忠友.小学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9):26-27.
[2]马红云.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73-274.
[3]王洁.略论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祖国,2016(14):23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