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李泼玲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也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也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讲课过程中,老师要紧抓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和兴趣的特征,借助数形结合的讲课模式,把笼统的知识具体化,在耳濡目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让学生可以高效迅速的掌握数学内容,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讲课品质。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形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因为小学生年龄不高,他们的思想非常简单,主要对有趣、新颖、好奇的事物有探究的欲望,可以引发小学生的关注,但需要借助抽象思维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就会大幅度降低。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要使用数形结合的讲课模式,将笼统的知识具体化,将繁琐的问题简洁化。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运用能力,推动小学生抽象意识与逻辑理念迅速的提升。
        一、抽象概念形象化
        小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环节中,无法避免的会碰见大量的数学概念,其中有非常多笼统难以理解的内容,而对于这部分问题,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环节中,转换数学思想,借助数形结合的理念开展概念教授,把笼统的数学知识,使用图形清晰的呈现出来。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无法短时间进行掌握,这个时候,老师就能够把数形结合理念嵌入分数概念的讲授中,例如4/5,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平均划分成5份,把其中4份涂上相同的彩色,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清晰的看出4/5这个分数。抛开数学概念以外,数学学习过程中还留有部分潜在的数学规律,借助应用数形结合的理念,能够把笼统的数学规律直接具体化。数形结合理念能够辅助学生很容易的看出这部分规律,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享受数学带来的趣味。比如在讲解“位置和方向”这一节内容时,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路痴,对方向的把握十分差,老师就需要利用数形结合的理念,把学校明显的建筑物标示在地图上,并借助“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让学校建筑物的地点和方向具体化,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看出部分规律。比如:学校大门在班级的左边,那么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大门就在班级的西方。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笼统性,小学生无法清楚的了解掌握,同时课本在撰写的环节中也会产生大量笼统的语言与题目,比如鸡兔同笼,马吃草等相关问题。要是借助数形结合的理念,不止契合了学生的性格爱好与思维模式,把笼统内容具体化,还缩减了学习的困难程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
        小学生探究技能与理解水平不高,在看到繁琐的数学知识时,学生通常会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不能理解各个关联,这个时候老师需要使用数形结合的理念,把题目中所隐藏的数量关联,借助图形的方法呈现出来,从而让繁琐的问题容易化,辅助学生有效的理清思路,探寻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时,要是有一筐桃子,在吃了一筐桃子的3/2,还能看见有18个,那么这一筐桃子总共有多少呢?此种问题学生都无法直接说出答案,此时老师就需要借助数形结合理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均等分为三份,把其中两份涂上相同的色彩,剩下的一份就是18了,那么学生就会很快的算出答案是54,这个框子里一共有54的桃子。再比如:大胖有一百块钱,购买了一幅68.7块钱的拼图与一个16.5块钱的积木,一共花了多少钱呢?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一百减去68.7再减去16.5的方法开展计算,但此种方式是不正确的,老师需要让学生重复阅读题目,特别要强调“花了”这两个字。此时学生就完全了解,正确的计算步骤是采用68.7+16.5,最后算出答案是85.2。如此一来不止是繁琐的问题容易化,并且还提升了正确率,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强化学习效果,确保课堂讲授的品质。
        三、数学计算问题清晰化
        计算类的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否可以了解算理是数学问题的重点,部分计算十分繁琐的难题,学生根本很难理解,很大可能产生因为计算思路不准确而致使最终答案出现差错的情况。此时,老师要是借助图形结合的理念,把计算题目中的数字用图形的方法呈现出来,辅助学生掌握算理,知晓准确的思路。比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长方形的表面积算式是(长乘宽加长乘高加宽乘高)再乘以二,针对此种计算方式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老师就需要利用图形把长方形展开分解。产生六个面,把算理准确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不止能够明白解答问题的思路,还会把长方形的表面积算式掌握的更加扎实牢固。再如:学校、广场和家都位于马路的同一边,学生家和学校有着370米,广场离着学校却有470米,那么,家和广场之间的距离究竟是多少米?此种类型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而学生一般只能给出一种解决方法,那计算的准确率肯定会减少,此时要是借助数形结合的理念开展计算,就能够把这两种问题清晰化,让学生出现正确的思路,提升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将来的学习和进步铺垫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形结合的理念,对于强化小学数学教授课堂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用图形来直接的呈现数字,能够把笼统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推动小学生思维运用能力与问题推理能力的迅速提高,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庆东.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反思——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112.
        [2]项艳华.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华夏教师,2016(09):87-88.
        [3]刘霞.数形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