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特别是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英语语言知识来获取文章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成为具有独立完成阅读能力的人。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教学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引言: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占据较大比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但高中英语教学不仅题材广泛且体裁多样,受词汇、语法、语意等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成为学生学习难点。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视,应有策略性地展开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以高效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特点及影响因素
相较初中英语阶段,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表现为突出的题材广泛性和体裁多样性的特点。在阅读理解材料上,除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理性内容,同时涵盖了人文、艺术等领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在体裁方面,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不仅涉及常见的议论、说明及记叙体裁,同时涉及书信、日记等体裁,能够丰富学生的眼界,对学生天然的英语语感进行培养。但是,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这些特点,也给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词汇、语法及语意为主要影响因素。从词汇因素来看,当前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学习中均存在较强的词汇障碍,对阅读理解中词汇的不完全认识,导致学生在部分句子上无法读懂,形成阅读理解偏差,从而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从语法因素来看,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虽然能够对大部分词汇的含义加以掌握,但因语法问题易对句子产生理解错误,继而对阅读理解效果产生影响。从语意因素来看,主要指学生对阅读理解中文章联系及逻辑的掌握能力不足,无法将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造成阅读理解障碍,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
二、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转变知识教育理念,注重自身的引导性教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自主构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要在引导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其能够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生面对比较困难的句子时,会有很多学生选择忽视。而在考试中,设计者通常会把此类句式设计成文章的重点,学生的忽略将直接导致无法理解整篇文章,最终导致考试的失利。对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明确“难句”出现的客观意义,以及难句对于考试本身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除此外,还可以采取如下方式:首先,灵活的利用课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对难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文学的核心无疑是在于表达,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形成类似于语文课文理解的意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以朗读促进学生增进理解。朗读促进文章理解无疑是见效相对较慢的方式,但是却能够起到理解、口语表达、语感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朗读也要提升新意,使学生产生兴趣,比如要求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朗读文章等。而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监督,在促进朗读学习效率时,也能够第一时间纠正学生的口语问题。
(二)拓展课外阅读
现实生活中,许多高中生的阅读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试题作业,使得其接触的语篇类型非常有限。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并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教师们可根据课程学习的具体主题,补充相同主题的多形式的其他语篇;或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布置一些略有挑战性的语篇;或是选择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且难度较低的原版书与绘本作为长期的阅读任务。做到精度与泛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精读课上阅读知识,在泛读中实践运用语篇知识,多角度将所学知识内化。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们也易于在反复实践中树立起词块意识并提高词汇量,在语境中感受特定的词汇使用,从而逐渐提高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积累更多地道表述、有效减少中式英语表达。在布置阅读之后的交流活动中,建议教师在初期成为组织者、提示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活动后期可以让学生来轮流组织,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引导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会在个人阅读和集体交流探讨中获得英语阅读和深度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也变得更丰富多样。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常态,科技让课堂更生动,因此,教师们应重视和大力倡导信息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阅读课上加入更多科技元素,使课堂气氛更活泼。例如在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共同梳理语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做思维导图,并控制其层次一一呈现,使其更生动有趣,并易于阐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网络资源日益丰富,课堂之外的慕课学习与各种英语学习软件也随之兴起,教师们大可发挥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锻炼其学习能力。如在阅读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发放背景知识的材料,感知相关主题,借助网络词典解决问题等。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高中生还可以接触更多书面的语篇,如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以及书面以外的语篇类型,如动画、视频,充分锻炼学生在语言技能里的“看”(viewing)。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
三、结语
当然,仅仅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进行有效阅读,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才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策略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形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字,就是基于此。这要求教师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阅读量,并将上述方法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 吴悦.浅谈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9):84-84.
[2] 付江霞.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