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林晓婧
[导读] 伴随高职艺术院校的扩招与教育方式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学生当下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摘要:培育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自身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现在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项教育使命,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实施息息相关;与实践能力的产生和实践课程是分不开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类,如何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定位,本篇文章对于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当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给出一些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伴随高职艺术院校的扩招与教育方式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学生当下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应该大胆进行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大胆的实施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教学观念要和国际接轨,教学的质量要和国际接轨,培育的目标需要与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相吻合,培育人才应该拥有过硬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及强烈的竞争能力,这才可以使高职学院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能够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可以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根据现状定位人才的培育方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育方案
        对于人才没有准确的定位。国家对于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没有进行区别对待,高职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的院校培育出来的人才都很相似,没有一些具有突出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次,对于人才的培育较为片面。国家对于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太过重视技能教学,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胸狭隘以及没有合作精神这些现象。最后,对于人才的培育没有特色性。国家对于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方式一模一样,培育的目标以及方式都是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导致培育出来的学生缺少自身的专业特点。
        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目的是要将社会提出的需求与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进行定位。当今社会,人民一般追求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更多人参加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艺术类的培训学校、幼儿园以及青少年宫这些校外的教育机构急需拥有较强音乐知识与表演能力的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所以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定位就是要培育拥有应用能力中所需要具备的音乐知识以及表演技能,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体魄,服务于一线中技术型和操作型的人才。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应该按照人才培育的目的进行定位,将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将市场需求作为先导,制定出长远发展的规划。应该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当下的需求,专业内涵应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且还应该依据学校当下的办学条件以及学生当下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育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育方案。人才培育的总体方案应该秉承着“面对市场、夯实基础、重视修身、增强技能”这些原则,应该重视特色与质量,尤其是应该在特色师资、特色教学以及特色实践的支持下,发挥出专业的优势,展现出办学的特色,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及学校在该领域的美誉度。


        二、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实施演艺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艺术院校想要创建完整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该将工作就业作为目标,将培育能力作为核心,合理的安排相关课程,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应该对于公共基础的课程、专业核心的课程、专业基础的课程、岗位实训的课程以及顶岗实习的课程这些从新设置定位。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设置时应该增强训练的礼仪、普通话与应用写作,声乐、舞蹈以及舞蹈表演这些为核心的课程应该增强专业能力的锻炼,岗位实训的课程应该增加基础技能以及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专业的选修课程都应增强演唱以及演奏能力的训练,培育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文化情操以及沟通能力,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担任文化团体以及广播影视和文化宣传这些工作。在进行“院团合作”这一教学模式下,院团需要按照音乐表演这一岗位提出的能力要求,建设稳定的实习场地,应该持续的探究校外实践相关实验基地总结的经验,实习基地以及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要做到基本稳定。应该增强校外实习场地的管理工作,设计实习的计划、确立实习的目标、增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预计综合提升实习的质量。院团合作应该建立相关的指导委员会,提高实习基地具体的实践水平。
        三、培育学生自身的音乐表演能力,进行舞台的实践教学
        高职艺术院校应该依据职业需求,持续的改善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就可以在让学生完成演唱技能的掌握之后,还可以掌握相关的钢琴理论以及弹奏技能。高职艺术院校应该依据各种岗位需求增加实践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参加到校园院团和演艺场所组织的演艺活动中,持续的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及舞台的适应能力。高职艺术院校应该创办人文艺术的课程,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情趣,增强学生自身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老师将完整的作品当作教学的内容,老师设计模拟情境制定教学目标,主动的带领学生完成作品学习以及演绎实践,利用任务来促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最后达成教目标。驱动式的舞台实践教学这一方式是利用多种文化观来带领学生学习作品,老师挑选多种风格的作品你作为教学的项目,使学生体会到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观念,进行更好的锻炼学生自身的表演技能。
        结束语:总之,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的人才培育方式应该因材施教,培育的目标应该和音乐表演这一专业相吻合。高职艺术院校应该由培育目标、培育方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基地这些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方式,做到国家高职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这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启峰.新时代下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化创新[J].黄河之声,2018(09):93.
        [2]林敏婷.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器乐培训工作室为切入点的实训内容开发与创业教育[J].黄河之声,2017(03):32-33.
       
本文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探讨与研究>,子课题〈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GJY24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