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被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从各个方面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当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不断地凸显出来,全国也都在大力的加强对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渗透,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推理等能力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开展
课堂质量的好坏首先是由教师课前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决定的,教师若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当前的经验,在设计课堂结构时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的练习也十分具有功利性,为了通过考试而设计,忽视了对学生的强化与激励的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在设计教学时严格把握教学目标,分析课程的重难点,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将教学活动进行预设,设计有效地分层练习,真正的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为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做铺垫[1]。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节时,教师在开展课程前要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情景来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在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研读教材时,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程设计中螺旋式的教学进行课程结构的认识,将所学知识为学生进行串联,更好的体现教师的教材观,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好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能力与知识,要进行教学安排,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把握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要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原则,可以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在开展练习课时设置对比性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2]。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积极备课,还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生活性出发,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从直观性出发,建立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间的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还可以从启发性出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营造一个场景。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注重有效的提问和授课,有效地提问可以让学生与教师间增加互动,实现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应当具备启发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得到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还应当具备层次性,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引入;还应当具备开放性,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目标导向,让学生自行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发展能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课程[3]。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一节时,教师可以以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提问,工厂要做条红领巾,至少应该使用多少布料?让同学们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可以通过剪、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换成已知的图形,让他们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他们的活动经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进行了数学问题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开展
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要对课堂环境进行构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握教学的节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斜体哦课堂内外的多种因素,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应当把握课堂环境的管理,确保教学环境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轻松的上课氛围,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还应当把握教学进度,进行难易度的控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数学知识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前面的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当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挖掘,利用数学命题,启迪学生的思维[4]。
例如在学习《认识方程》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教会学生用假设法思考数学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符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难度应当适中,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结束语:
综上,小学阶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增加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孙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张玉存.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30):77-78.
[3]赵丽.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49-150.
[4]宋鲁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