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鉴于此,本文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且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教材中的知识还原为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初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周边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曾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新课标制度改革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富有乐趣和意义的活动,为数学教学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同时也强调学生要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数学要实施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数学知识的本身就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如果教学中仅是教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那么学生收获的也是无源之水,不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喜欢对于新知识的探索,不易满足。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都会逐渐増强,生活化的教学便是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实际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莫定基础。
3.目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借助生活实例渗透数学内容,所讲解的知识局限于课本,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难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没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忽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表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氛围非常沉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逐渐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进而在没有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开始死记硬背相关公式,易容易忘记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渐渐地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对于这一教学现状,以下文章提出了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以便改进教学现状。
4.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4.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习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初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众多契合点,因此,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教学的乐趣,感悟数学问题的所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难度较高的数学理论具体化、简单化,由此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初中知识的坐标轴的时候,为了克服坐标轴抽象、不容易理解的难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每天所处的教室这个情境,在对坐标轴进行简单的讲解之后,让学生用坐标轴表示自己的座位。应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来测试和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生活素材。如,垂线段最短内容中,教材中呈现出一个挖渠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垂线段和其他点到直线之间连线的长短,引出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教材的章后习题中,也有很多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内容。如,居民用水节约问题、农业生产问题、运输购物问题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内容融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4.2引入生活资源,实现数学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生活资源,引入生活中对数学教学有益的内容,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为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挖掘生活资源,引入生活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如球赛积分问题、手机收费问题及营销中的盈亏问题等,以此为切入点讲解数学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方便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学生都见过的图形入手,举例说明,A4纸、三角形、圆形等为平面图形,篮球、建筑物、水杯等为几何图形,因为举的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学生都见过,使抽象的图形具体化到生活中,这更有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
4.3课后作业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数学知识很多都源于生活,只有把数学的触角伸向生活中,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把数学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布置生活化作业,可让学生感知生活,巩固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数学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有了深刻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5.总结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强化学生对抽象、难懂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凡洪霞.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微[J].读与写,2016(10):96-97.
[2]蒋元军.生活中用数学——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微[J].数学大世界,2017(07).
[3]尹玉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向生活化回归探微[J].启迪与智慧 2013(05):24-24.
[4]张正华.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打造生活化课堂[J].科学咨询,2019(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