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 牛凤荣
[导读]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群体与正常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体育运动方面也会出现差异。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群体与正常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体育运动方面也会出现差异。根据以往的专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会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本篇文章会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心理健康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对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后提出促进两种关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心理健康;相互关系
        引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都在治理或者身体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体育课程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增加锻炼的机会,也可以培养特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但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体育课程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反响,因为很多特殊学生即使很有运动的天赋,由于心理上的缺陷也不会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这种情况会影响到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我国在特殊学校更应该重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一、当下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1在学习上产生的问题
        残障学生特别容易在学习上产生焦虑,因为他们内心的敏感程度要比正常学生更强,所以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影响更大,他们也会更加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他们想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一旦学习成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目标,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1.2思想敏感
        这种问题在聋哑学生中更为突出,他们因为听不到周围的动静,只能通过看到的事物来做判断,一旦观察到周围有人在说笑,就会觉得周围的人在嘲笑他们,对此十分敏感。对于身体残疾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能像周围的学生一样运动,这样就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
1.3情感调节障碍
        那些在身心上有残疾的特殊学生给容易冲动。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这样他们的内心会逐渐累积愤怒的情绪,一旦他们遇到挫折,就会没有办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十分容易暴怒。
1.4对事物更容易产生畏惧情绪
        由于聋哑学生先天的缺陷,他们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再加上来自周围亲人和朋友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会让他们更加畏惧所有事情,他们总会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们报以轻视的态度。
二、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1运动能够调节情绪,让学生更加放松
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容易疲倦,会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适当的运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心情得到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2.2运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可以从运动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比如学生完成了一次给自己定下的运动目标等这些成果都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3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人际交往
        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老师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中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学生之间的交际圈,在身体有障碍的同学有心理压力时,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增加对彼此的信任度,也可以降低特殊学生群体的敏感度。
2.4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加强特殊学生的体质
        长时间的运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高效运转,鼓励特殊体质学生加强运动,因为运动量的提升,可以明显的提高他们的身体体质。
三、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两者关系的措施
3.1为学生提供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心理健康要想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一定不能缺少体育运动的推动,运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自责、焦虑等内心问题。但是纵观当下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所具备的运动场地和相关的体育设施都达不到特殊教育当中体育教学的标准,为特殊学生群体设计的个性化体育设施十分缺少,并且也没有根据特殊学生群体这一情况来实际设计运动场地。针对这些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领导部门应该重视对学校运动设施和场地的投资,为残障学生打造符合他们自身条件的运动设备,并且也要严格挑选任教的体育老师。
3.2聘用专业能力高的教师,宣传体育运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有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十分重视,针对这些情况聘用专业水平较高的心理老师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特殊学校也要大力宣传运动的好处,让特殊学生从心理上爱上运动进而养成运动习惯。
3.3要重视实际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不同于正常的学校,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情况,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结语:通过对上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定量的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群体,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拥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系统更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体育课程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老师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运动课程,帮助特殊学生群体培养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 黄锦玲,蔡太生,娄星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6)
[2]高校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张宏华,郝小平.  中国校医. 2004(04)
[3]聋生、盲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 蔡希美,罗其昌.  中国特殊教育. 199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