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存在部分高中学生体育课上不爱运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思想上忽视体育锻炼,不注重自身体质健康,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有硬件设施缺少、场地不足等问题。体育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从思想转变着手,通过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高中生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生 体育锻炼 积极性
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和家长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文化课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智轻体”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日渐形成了不运动不锻炼的习惯。因此,如何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非常值得研究。
一、影响高中生体育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1.1思想方面的因素影响着高中生的积极性
高中生的学业十分繁重,体育作为副科,在高考中分量很小甚至不占分量,因此学生就会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上课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持这种看法的不仅仅是学生与家长,很多教师也这样认为。导致很多学校甚至挪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其他主要学科的教学,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更加忽视,为体育教学的实施增加了很大的障碍。
1.2学校运动场所设施等方面的因素
很多中学的体育场地和设施都还不够完善,体育器材严重不足。这对于学校的体育老师而言,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拥有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很难得到实施,这造成的后果就是进行体育时只是跑步、做操等简单的体育项目,甚至只是自由活动。长时间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会不断下降,助长了厌课情绪。
二、 提高中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方法
2.1 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观点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养成科学的运动观,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练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讲解,有目的地举办各种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与魅力,以及体育在人的成长和人生中的作用,这样便于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2.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每一个学生兴趣不同、接受能力有所差异,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强度与密度,并耐心鼓励学生。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要循序渐进地帮助纠正,并及时发现学生的运动潜能和天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激发对体育课兴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2.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变化很快,他们富有幻想和创造力,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且善于模仿。
课堂形式可以经常变换花样,尝试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让学生感受每一堂课都是不同的,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艺术和智慧,让学生快乐主动地投入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比如进行耐力跑练习是学生普遍较为反感的项目,教师不妨先假意征求学生意见,问男生跑7圈、女生跑6圈怎么样?再以“顺应民意”的方式让步为男生5圈、女生4圈,学生自然更容易接受。
2.4要根据男女生的特点设置好课程
在高中时期,由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不断走向成熟,男女学生在兴趣与爱好上表现出很大差别。比如,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竞争激烈、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而女同学则偏向一些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弱,没有过多身体接触的体育运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方法的适当调整,根据男女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控制训练强度。课程内容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更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另外,按性别分开上课,也很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男女分开上课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男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加认真学习,提高运动能力,促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5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热身跑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音乐伴奏跑,跑步中进行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热身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绳、篮球、游戏练习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或自己组织。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或让他们自己分组。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2.6场地器材准备的充分性和发放器材的合理性
部分教师课前不准备场地和器械,而是到了课中才让学生拿器械,也有教师在发放器材时缺少组织策略,不考虑发放器材的合理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拿不到器械而失去运动机会,挫伤体育课的积极性。如学习篮球时,若我们让学生把球从排头有序地传至排尾或采用比赛快速递球的方法,一定比让学生一哄而上要有效得多,也有趣得多。因此,体育课堂的教学与组织其实有着太多的细节可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将影响高中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逐一进行思考并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体育课的认识,重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全面提高高中体育课的质量与品位,使体育课程能够真正为学生增强体魄,坚定意志,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5]张谱.运用学生个性心理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J].科教创新,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