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李敏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5期   作者:李敏
[导读] 新课标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青年学子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让初中生对历史进行学习能够让他们在知荣辱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摘要::新课标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青年学子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让初中生对历史进行学习能够让他们在知荣辱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所以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也为了发扬十九大的精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进行转变,将师生互动融入课堂中,在开放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历史课不仅是一门知识教学课程,其更是涵盖众多社会科学,所以也可以得出问题意识属于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各阶段的历史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就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不仅可提升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独立思维的养成,于其正确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意识;教学模式
        问题意识的具体内容指的是人类日常认知活动中可以意识到,但是难易解决的部分实际问题,进而产生相应的探索、困惑或者怀疑意识,情况严重时会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其均会于个体成长和进步中发挥积极影响,会驱使人类开展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而可以就日常生活或者学习提出一些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意识于人类思维过程和各类创造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众多学者认为提出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当前初中的历史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积极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观念,进而使得广大初中生可将其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1]。
        一、梳理现阶段初中生问题意识现状以及引发原因
        综合来看当前阶段的绝大多数初中生其问题意识都相对缺乏或者处于较低水平,究其根本是过去长时间的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积累而成。由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可以得出,初中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被动地位,极少可以主动提出问题,更加不会产生深入讨论或者探索问题的意识。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很多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几乎不受教师关注,再加上其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根本没有养成相应的问题意识。此外,上述讲到初中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当前教师和家长普遍追求学习成绩的背景下其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严重缺乏。综合来讲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当属初中生对自身存在一定的怀疑,其本身并不优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存在不同意见或者问题也因惧怕教师或者同学嘲笑而不敢提出,久而久之其问题意识越来越差。再加上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应用固有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分侧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引导则相对较少[2]。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都依照教材生硬的开展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课本知识的敬畏性,其问题意识在此种背景下不断淡化,长此以往初中生形成思维方面的惰性,即使遇到问题也会得到且过,不会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所以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可以利用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而使其可以更加勇敢的提出问题。

就初中生而言,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但此种情况并不代表所有学生均没有疑问,只是碍于学生心理方面的某种障碍而不敢提出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遗留的问题是造成初中生此种问题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此种情况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无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的学习质量会持续下滑。但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可达成消除初中生心理障碍的目的,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第一,教师要在将自身固有思维进行转变的同时强化民主意识,并鼓励学生将自身的不同看法大胆提出,逐渐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师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性,明确师生二者双向互动的积极意义,以此为依据达成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敢于挑战权威,同样如教师自身发生错误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正。初中历史教师要提升对待学生的开放性,进而降低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恐惧感。此种背景下初中生会存在提出不成熟意见或者不合理建议的情况,遇到此种情况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问题方向,避免批评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打击,久而久之初中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活跃,其问题意识水平不断提升,于初中生当前阶段学习和后续升学均有积极意义。第二,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打破某些观念或者理念的禁锢。此外,初中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并非所有书本知识都正确,其可能存在某些漏洞或者错误,如自身观点和教材观点相悖时可大胆提出质疑,并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论证等验证观点的正确性。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保证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和思维活动的调动,进而帮助初中生克服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实现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氛围的目的,进而打好问题意识养成的坚实基础[3]。
        2.利用问题情境开展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问题欲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达成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不同意见并且乐于发表自身见解。初中历史教师如可对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应用,可做到初中生问题意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活动式问题情境、情景式问题情境等进行创设。应用此种教学方式时教师注意需要以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认知水平作为根本依据。
        结束语
        总的来说,问题意识是现阶段初中生在学习和后续升学中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因此各教师必须重视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此种背景下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首先梳理现阶段初中生问题意识现状以及引发原因,然后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婷.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2]胡文芳.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5):144.
        [3]赵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7. [4]徐海平.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