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结合”开发体系锦16(东)块开发效果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6期   作者:郑世红
[导读] 锦16(东)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井间形成了固定的渗流通道,现有注水开发已无法扩大水驱波及体积

         摘要:锦16(东)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井间形成了固定的渗流通道,现有注水开发已无法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通过转换开发方式,利用二元驱调、堵、驱、洗技术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提升二元驱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利用新井电测解释等资料重新刻画地质体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既有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同时为老油田转换开发方式的运行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转换开发方式,二三结合,剩余油挖潜,二元驱,运行模式
1  研究背景
         欢喜岭采油厂主力生产区块均处于开发后期, 锦16(东)块二元驱优化设计兴Ⅱ1-4、兴Ⅱ5-8两套层系,按150m井距五点法重新部署井网,设计41注51采,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的原则,2014年优选有利区域实施新井23口,j 按照“二次开发与三次采油有效结合”( 简称“二三结合”)的模式合理安排运行,高效利用二元驱新井挖潜非目的层剩余油,有效利用新井电测解释等资料重新认识区块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二元驱全面工业化推广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为老油田转换开发方式的运行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2  油藏存在主要矛盾
2.1  整体水淹严重,注入水无效循环明显,进一步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困难

图1 锦16(东)块阶段水驱指数与采出      图2 锦16(东)块兴隆台油层开采曲线图
           程度关系曲线图
         平面上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根据监测资料2012年锦2-5-235井(平面位置处于油藏高部位)C/O测试解释成果,纵向上油层全部水淹;通过统计2000年以来新井、侧钻井和过路井电测解释成果表,油层总厚度1112m,水淹层厚度1025.7m纵向水洗程度高达92.2%,说明纵向水淹严重。从阶段水驱指数曲线可看出,近年阶段水驱指数高于理论值幅度较大,阶段耗水量大,注水利用率低,说明注入水沿固定渗流通道形成的无效循环严重[4]。
2.2  油水井井况差,井网不完善,无法满足三次采油需求
         由于该块储层胶结疏松、强注强采、出砂严重,导致管外窜槽。经变密度、分层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油水井套变、落物以及窜槽井总井数42口,占油水井总数的30.66%。井况损坏严重,井网不完善,无法满足三次采油需求。
3 “二三结合”开发系列技术研究
3.1  “二三结合”开发体系提升二元驱经济效益研究
         创新应用二次开发与三次采油高效结合,有效改善锦16(东)块开发效果,提升二元驱经济效益,降低二元驱工业化推广投资风险。
         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原则,2014年优选23口新井优先实施。由于“二三过渡期”采油成本低,同时合理利用新井资源,新井完井后优选非二元驱目的层进行挖潜,不仅有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同时利用 “二三过渡期”开发时间应用地质体认识新成果进一步优化方案设计,提升了二元驱经济效益,为二元驱工业化推广成功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3.2  新井钻井、固井等影响参数研究
         通过锦2-丙4-A135井优先现场试验实施,确定适合锦16(东)块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泥浆液密度、粘度、固井质量、固井质量监测时间等参数,为后期新井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现场实验准确落实钻井影响半径,以减小压力波动,对老井停产停注范围数字化,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1)对新井300m范围的注水井和200m范围内的油井实施停产停注;
         (2)新井钻至目的层以上500~700m时,注水井停注,油井生产;
         (3)新井完钻后、固井前,油井停产。在保证23口新井二元驱目的层固井质量优良的前提下,同时最大限度力求老井开井时率,保证区块产量平稳。
3.3  深化研究“电阻+时差”组合,优化新井投产层位
         通过深入研究新井电测解释资料,应用”电阻+时差”组合,总结该块新井电阻与时差关系,制定电性图版,判断小层水淹状况,优化射孔层位。
         (1)电阻大于30Ω,时差大于320μs/m的层为潜力层;
         (2)自然电位相对基线偏移量小的层,认为水淹程度低,为潜力层;
         (3)与周围老井对比电阻高的,认为水淹程度低,为潜力层。
3.4  “新+老”资料集成研究,重新刻画地质体及剩余油分布状况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测井解释仪器不断更新,解释数据逐步精确,通过新老资料集成对比研究,更加精细刻画地质体,从平面上和纵向上重新落实剩余油分布状况,为老井后期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为二元驱工业化推广成功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同一剖面线上的新井与附近老井对比可以看出,老井解释1个小层,新井解释为2~3个单砂体。通过精细小层对比,重新刻画油藏地质体,对老区块小层平面展布、纵向精细划分等油藏构造进一步精确认识。
         综合新井测井解释资料研究,纵向上厚层(5~20m)储层物性好,水洗程度高,受重力分异作用,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厚层顶部1~3m,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高时差(时差呈正“指状”跳跃,时差在360μs/m以上)、高电阻(电阻主要受
5  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
5.1  新井挖潜情况
         按照“二三结合”充分利用新井挖潜创效的原则,优化非目的层投产层位,新井从2014年4月开始陆续射孔投产,9月集中投产,截止年底新井投产22口,初期日产油107.4t,目前日产油45.9t,全年累产油8966t,全年平均开井时率20%。
5.2  锦16(东)块开发效果迈上新台阶
         通过深化应用“二三结合”开发体系,锦16(东)块开发效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截止2014年12月底,通过新井投产,区块日产油从123t跃到180t,目前日产油172t,综合含水从96.8%下降到95.4%,新井挖潜全年累产油8966t,扣除投资和采油成本,按油田公司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当年创效 673.2×104元。
         二元驱工业化推广实施后预计提高区块采收率14%,增加可采储量201.74×104t,可有效改善锦16(东)块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6  结论
         (1) 深化应用“二三结合”开发体系,使二次开发向三次采油高效过渡,有效提升二元驱经济效益,降低二元驱工业化推广投资风险。
         (2)深入研究新、老井电测解释等资料重新刻画地质体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是二元驱工业化推广能够取得成功的技术保证。
         (3)转换开发方式,是实现老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锦16(东)块为主攻点,开展“二三结合”开发体系系列技术研究,为老油田转换开发方式的运行模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考平,王立军,何鲜,等.单层剩余油分布及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劈分法[J].石油学报,2000,21(6):122~126.
[2] 刘鹏,王业飞,张国平,等.表面活性剂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21(1):99~102.
[3] 窦之林,曾流芳,张志海.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1):75~77.
作者简介:郑世红,1968.07.28,黑龙江大庆人,副研究员,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高职教学、培训、科研。专长:石油钻井教学与培训、课程开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