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小秘蜂”,舍己辛勤酿造百花蜜 ——谈产业扶贫个人先进事迹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6期   作者:许心怡
[导读] 文章以“产业扶贫“小秘蜂”,舍己辛勤酿造百花蜜”为立论
         【摘要】文章以“产业扶贫“小秘蜂”,舍己辛勤酿造百花蜜”为立论。通过用思想武装头脑,克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用新时代追求,作为工作驱动力;双肩挑起扶贫、食安两方重担。这三方面来概述许心怡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在扶贫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计得失、辛勤,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先进事迹。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小秘蜂     舍己辛勤     酿造     百花蜜
         一、用思想武装头脑,克服困难,迅速进入角色
         为勐腊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勐腊县农业环境保护站)一名普通的检测人员,主要负责大型仪器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及管理,承担全县农产品(蔬菜、瓜、果)农药残留检测、“三品一标”认证以及县农环站办公室业务等工作。自全县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抽调到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文秘一职。接手县产业扶贫办文秘一职那会儿,全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刚转入农业系统,工作千头万绪,上至系统领导干部,下至站所的普通职工,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启勐腊县产业扶贫的新征程。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她主动适应,不失望、不泄气,尽快融入、不打退堂鼓。并主动自觉加强对政治理论和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在短时间内,明确了自己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工作中,始终用勤于学习、乐于奉献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保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二、用新时代追求,作为工作驱动力
         习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新的历史进程洪流下,精准扶贫无疑是这个时代的长征,也是新时代年轻人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不管精准扶贫是最难啃、还是最坚硬的骨头,都选择了持之以恒的坚持。正是这股不服输的韧劲,让她在农业系统扶贫人手紧缺,少有搭档搭把手的情况下,毅然扛起了产业扶贫文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文件拟办和分交、会务安排、资料收集,发挥上传下达的实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做事原则,使她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在把工作做完的基础上尽量坚持做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实现“精准”,她在认真学习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也注重下乡调研。进村入户,对村组产业现状、基础设施、贫困户发展愿望、致贫原因等多方面进行摸底调查。用好用活宝贵的时间,虚心向老同志、上级请教学习,总结前人经验,因地制宜,在艰辛、艰难的路上创新发展,献计献策拟策。加强与各乡(镇)、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的有效工作对接,充分发挥部门间工作人员的联动效应,助力开展扶贫产业和项目精选行动,创新“1+N”产业扶贫模式;进行部门间产业扶贫信息数据共享,实时掌握贫困户“两不愁”动态情况、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确保产业扶贫的各类文书报告数据精准,助力推进行业部门数据与扶贫部门数据逻辑一致、标准一致、信息一致、闭环运行。
         “白加黑”“五加二”超负荷运转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无怨无悔地带病工作。每一个早上,最早走进办公室,每一个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白天忙于起草撰写简报信息、情况汇报、总结计划等文字材料,晚上还要研究分析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软件资料,再挤出深夜里一点点时间,加把劲补个课,翻阅历年来我县产业扶贫的文书档案,逐一清楚掌握我县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堆堆的材料、一摞摞的数据,在精准中说事,在扶贫中流汗,成为扶贫文秘至今,她走访全县10个乡镇27个贫困村,起草撰写各类文书报告200余份,参与筹备全县产业扶贫联席会议、农业产业扶贫调度会议、协调会议50余次。主拟的《勐腊县新型经营主体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开启了完善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的新篇章,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她时刻保持着一名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一心一意将主要精力奉献给脱贫攻坚,凡是能干的总是带头干,遇到问题总是先尝试,力将扶贫路上的困难解决在萌芽中。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勐腊县精准扶贫攻坚脱贫有史以来最具深度意义的一年。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稳压器”,全县依靠产业发展的贫困户共计6762户,贫困人口高达26941人,历年应脱贫人口年均纯收入远超过了3500元的最低贫困标准,如期实现了6382户贫困户的达标脱贫,26个贫困村的出列,以及贫困县的退出。
         而“国评”前后的日子,是她最紧张的日子。先是拧紧发条不松劲地修订《勐腊县产业扶贫报告》,夜以继日地坚持,心平气和地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而后整日悬着心,焦急地等待着通知,她说“扶贫让我早就知道,什么是食而无味、寝而不眠,但如今才真正体会到解放军战士埋伏几天几夜是怎样熬的”。终于,勐腊县以“零漏评”“零错退”摘掉了“贫困帽”。她放下悬着的心,仅欣慰一笑,又转身扎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工作中。她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带动和感染身旁的每一个人,人们都亲切称她为产业扶贫的“小秘蜂”。
         2019年5月6日-11日,是令她难忘的一次专项督查。她陪同省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专项督查组深入勐捧、勐伴、磨憨、象明4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委会以及5家企业和4家专业合作社,开展座谈、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和实地走访。到勐伴镇金厂河村委会象滚塘村小组走访瑶族贫困户时,因为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很吃力。村干部不爱说话,偶尔翻译一两句,但交流还是不太顺畅。只好耐下心来,再找来乡镇干部介绍贫困户家的情况,了解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为了每天能多走几户,经常提早进村,顶着烈日走村串户,中饭、晚饭延时吃,晚上回到住的的地方,再对当天走访情况回顾,问题进行分析。从象明乡倚邦村委会返回易武镇,结结实实地坐车走了一段盘山路,路的一边是山体,另一边是陡坡。修过的路比之前宽了一些,有坡度,不时仍需要急转弯。单薄的她,坐在车里一面摇摇晃晃,一面尽力压住晕车状态与乡(镇)工作人员对接工作。令她欣喜的是,这次专项督查,进一步把产业扶贫中的“短板”挑了出来,为巩固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明确了方向。
         三、双肩挑起扶贫、食安两方重担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许心怡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这个“多面手”,在一肩挑起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始终不忘把食品安全工作抗在肩上。每年的八、九月份,她舍弃正常休息的时间,多少个黑白夜连轴转,三餐将就应付,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于实验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只为迎接省农业厅对全省检测机构的能力验证。心中默念“硫酸乙醇三比一,温计入液一百七”,手中的检测操作快、准、稳,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切实保障好了县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百姓们吃上“放心菜”。在渡过一个个不眠的日夜,完成每年的任务指标后,片刻不歇地又投入到了精准扶贫的大潮流中,始终将扶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牵挂于心中,践行于行动。
         完成脱贫摘帽国检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站在全新的起点,她将始终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昂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

参考文献:
1.何苗  《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源动力》(《农经》 2016年11期)
2.《立愚公移山志》(《中国扶贫》2016年1期)
3.张廷广  《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红旗文稿》2017年 第2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