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保护的基础环节,能否保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质量也是保证历史文物安全、发挥历史文物价值的关键所在。各地博物馆是基层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主体,在基层文物保护、收藏、管理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博物馆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功能作用的良好发挥和提高基层文物工作的开展水平,本文将结合基层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展开分析,并对其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工作
一、制约基层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
1.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经费不足
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量的经费作为支持,并且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任务量大、影响因素众多且文物价值珍贵,很多文物损坏后不可修复,易造成永久性损失,这对于文物保护的时效性和专业性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专业设备、人员的投入才能保障开展效果,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在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中,所需的资金量是较大的。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很多地区的基层博物馆在开展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远远高于可以利用资金额度,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2.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设施更新滞后
历史文物大多经历较长的岁月洗礼,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以及自身材质性质改变的多重影响,容易出现老化、氧化、碳化,在储存管理过程中如环境控制不理想,也会导致文物受到潮湿、虫鼠、火灾、水灾、过度光照等因素影响,出现损坏。因而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大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设施作为保障,但目前一些基层博物馆由于经费不足、重视度不够以及其他基础条件限制,在文物保护技术、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现有技术水平和设施功能不能够有效满足文物保护的需求,限制了基层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
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度较高的工作,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避免文物保护过程中,因不当操作行为反而导致文物破坏的情况出现。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并不高,人员招聘时没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也不到位,这些都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实践造成了制约。
4.基层文物保护社会认知度和支持度不足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涉及点多面广,缺乏了必要的社会支持是难以保证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效果的。在当前一些地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由于基层宣传工作开展不到位,很多群众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缺乏认识,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也缺乏了解,导致损毁、破坏、盗窃文物的行为仍未能完全杜绝;在文物保护活动可能给群众造成一定的不便或损失时一部分群众不能理解和配合,导致文物保护的社会支持度不足,影响了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之无法顺利有效开展。
5.博物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和保障。在一些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中,由于对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度不足,在早期制度建设时带有一定盲目性、制度内容不够细致,与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的实践需要不匹配,导致制度缺乏指导价值。同时激励制度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激励手段较单一,且人员考核评价较随意,难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进而影响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效。
二、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1.积极拓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筹措渠道
要保证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充足性,还需要积极拓宽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的筹措渠道。对于政府向事业单位提供的财政拨款应当合理进行规划,做好经费预算工作,确保基础经费应用的合理性。同时基层博物馆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在文物保护事业发展领域的相关政策性经费补贴,以补充文物保护工作中可利用的资金量。此外,还可通过增强社会影响,吸引社会层面的投资支持,争取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基金的资金投入,补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开展的资金缺口。
2.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技术、设施创新建设
除强化资金保障外,要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技术及设施的创新建设。博物馆应根据馆藏文物的主要类型及保存管理需求,加强现代化的专用文物库房建设,应当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文物保护及储存管理技术,对各类文物进行科学化的保护管理。在库房中应尽可能完善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干燥机、中央空调、视频监控、火灾监控报警设备、防盗报警装置等,同时要保证各类文物科学分类分区存放管理,为文物保护管理提供硬件保障。
3.建立专业化的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队伍
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是保证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博物馆还应在工作队伍建设培训上积极采取措施,以提升工作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对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准入要求,强化人员招聘环节的专业能力考核,提高引进的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水平。第二,要建立专业且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加强文物保护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的培训,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打造强大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化管理队伍,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4.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及管理的社会宣传教育
要强化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支持度,还必须要着力加强相应的社会宣传教育。博物馆、地方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媒体应当充分加强合作,共同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推动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实践,让更多群众了解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引导群众自觉关注文物保护,明确损毁、破坏、盗窃文物的严重后果,约束自身行为,配合博物馆及相关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监督工作中来,为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5.完善构建博物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
在现阶段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博物馆还需要对工作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开展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实际需要,确定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要素,以此为依据精细化地编制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制度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指导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发挥,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博物馆文化建设、工作氛围营造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效果,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以保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
结语:在当前时代,历史文物的价值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却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对于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必须要立足实际,把握好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现实条件,并针对现存制约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改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和整体环境,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仁超.试论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7):115.
[2]石小红.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品鉴,2019(3Z):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