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研究法作为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中的一般方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个案调查,具体方法有参与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调查研究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图书馆学,始于美国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开创的图书馆学实证研究范式是20世纪最重大的一次理论革命。国内图书馆学自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应用调查研究法,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构建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至此,调查研究法正式纳入国内图书馆学理论中。但目前应用调查研究法的文章质量不高,应用科学性不足,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地位较低,这与国内图书馆学者引入调查研究法时缺失科学化训练以及轻视其对理论构建的促进作用有关。调查研究法应用情况的不足和缺陷明显有先天原因,需要对国内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法的引入轨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变革是图书馆学成为一门真正科学的关键。
关键词: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法;引入轨迹;存在问题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原来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了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对图书馆学教育进行变革,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1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发展所蕴涵的哲学理念
图书馆学体系发展所蕴涵的哲学理念有很多,其中首要的是事物的永恒发展规律与创新思维的决定性作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变化遵循的共同规律。图书馆学内容体系形成、发展、演变,恰恰体现了这种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以及在总体上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早期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程度而安排的。这些课程的设置,形成了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萌芽。随后是杨昭悊的图书馆学体系,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例如该体系把图书馆学分为两部分———原理原则部分和图书馆实施的方法部分,同时对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予以了重视,包括许多图书馆工作的细节。所以,杨昭悊的内容体系比参考的国外图书馆学课程的设置更为科学、严谨,在进步的台阶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稍后杜定友体系明确提出“理论”“实用”两部分是“图书馆之专门学识”,在方法和认识上又有了进步。我们来看看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形成、发展、演变,就会发现创新思维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杨昭悊和杜定友的体系为什么比前面国外的图书馆学课程体系更为周密合理呢?可以说是创新思维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是简单的全盘照搬移植国外的体系,而是在参考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意识。杨昭悊追求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但注重体系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而且还把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些知识技能纳入体系当中,兼顾理论与实际。杜定友体系明确提出“理论”“实用”两部分是“图书馆之专门学识”,又把“和图书馆学相关联的知识”当做图书馆学的辅助学科进行了提示,说明图书馆学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跟其他科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这些认识是高于前人的。
2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法的优化措施
2.1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
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增强,日益显现出综合化的态势。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导致图书馆学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纯粹依靠分散的个人科研活动难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科学研究逐步走向“集群化”,演变成为一种跨学科、聚焦型、多人员参加的集体性协作,组建一支高精尖的科研团队成为推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教学机构需要组建一流的科研团队,为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攻坚克难。高校科研团队作为当今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高校中以科技创新为目的,以基础研究及科学技术开发为活动内容的由若干科研人员组成的高知群体,群体中的成员掌握有自己所擅长领域的若干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团队所拥有的知识资本”。打造一流的图书馆学科研团队,就要组建与培养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坚持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领头雁,带动学术骨干和青年研究生,共同实现学科建设目标。此外,还要注重提高图书馆学科研团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营造有利于学科馆员融入的团队氛围,提升科研团队对学科服务的认可度以及建立对学科服务工作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培育一流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研团体,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研究难题。
2.2控制图书馆学的发展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在对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析,让我们了解到大多素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综合素质不高,这主要各高校专注于图书馆学专业的发展数量,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对于专业教学并未做好调整,重视招生的数量,并未强调要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国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要进行阶段性的整顿,提高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提高教学水平,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加技术性的课程,以应对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交流发展构建
图书馆绿色发展意识培养,已经更多是广泛化的趋势。各国各层级图书馆之间,对于图书馆绿色意识的培养构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对于图书馆的绿色意识培养构建,可以通过交流吸收各自的先进经验,促使图书馆的绿色意识更为进步和完善。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学习等,促进绿色意识的形成发展。各等级图书馆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各国家之间的图书馆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等学习交流形式多样化。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交流,促使多重思想知识的相互碰撞,激荡起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图书馆绿色意识培养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构建形成。另外,图书馆的完善发展从现实看来,也需要各行业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绿色图书馆的意识培养,以及绿色图书馆的完善建设,可以积极联动各专业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打造“绿色团队”,保障图书馆绿色意识构建和行动。
结语
调查研究法在国内图书馆领域未得到充分发展,既有引入时的先天不足,也有后期科学化训练未及时跟上的原因。如何发挥其在理论构建中的作用,是调查研究法提高其在国内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地位,获得自身革新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亮.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研究述评[J].图书馆建设,2009,(11).
作者简介:浦海涛,女,出生于1988年2月19日,汉族,云南宣威,馆员,本科,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