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针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展开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8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40例,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疗效、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关键词:立体定位放疗;脑血管介入栓塞术;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
在临床常见脑部肿瘤中,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存在有较高的侵袭性,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从临床当前接诊可知,原发性脑部肿瘤、脑部转移瘤等均可能发展为该类肿瘤。放射治疗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主要方式,但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2]。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共同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本研究就针对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80例,在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40例,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33—59岁间,均值为(49.18±1.29)。而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32—62岁间,均值为(48.82±1.79)。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研究中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选用X光刀,同时结合CT影像技术对患者颅内肿瘤位置进行定位,放射剂量需控制在60Gy左右,肿瘤中心则需要将剂量控制为25Gy,每周放射治疗1次。而观察组则需要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给与患者静脉全麻,以5F导引管进行动脉穿刺,辅助以血管造影技术对供血血管进行定位,对整条动脉进行栓塞。选用肝素0.75mg/kg,二甲基亚砜0.3ml进行栓塞。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整体疗效、NIHSS评分进行对比。若患者在治疗后病症部位完全消失,即显效。若在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即为有效。
若在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未改善,且肿瘤存在有扩大的情况,即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38/40),而对照组则为80.00%(32/40),对比P=0.001,x2=11.872。在NIHSS评分上,观察组在治疗前为(79.72±2.83),对照组则为(78.28±1.88),对比P=0.872,t=1.092。在治疗后,观察组为(34.28±2.01),对照组则为(48.28±1.29),对比P=0.001,t=15.083。
3 讨论
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属于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肿瘤类型,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该类肿瘤血供较为丰富,发展速度较快,若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在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可促使患者肿瘤组织迅速得到清理,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预后较差。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
立体定位放疗存在有较高的精准性,可针对患者颅内肿瘤组织进行精准定位,能针肿瘤组织定点杀灭,并减少对临近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能够针对性的对肿瘤主要供血血管进行阻断,直接达到阻碍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作用[3-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按照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治疗模式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可以对患者颅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帮助患者恢复。
综合研究,在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中可优先以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提升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剑. 脑血管介入栓塞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高血运性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5(3):12.
[2]鲍荔枝, 蒯东.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运重建术后过渡灌注综合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7(45):53-54.
[3]何景良, 刘晶磊, 刘建裕. 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J]. 癌症进展, 2018, 16(11):48-50+86.
[4]王刚, 冯文峰, 张国忠,等. 脑血运重建联合栓塞或开颅手术一期治疗烟雾病合并破裂动脉瘤的疗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