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患者效果评价张春凤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   作者:张春凤
[导读] 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50例,75例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为观察组,75例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DS、SAS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SDS、SAS评分,提高患者满意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应用;内科患者;评价
引言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根据不同疾病的需要进行护理方案改进的护理方式,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强调对护理服务的个性化改良。优质护理应用于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患者的病理知识认知度也能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患者稳定自身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减少消极对抗治疗的情况的出现,改善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治疗效果。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探索其发挥的效果和作用,现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50例,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组为对照组(n=75)、观察组(n=75)。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0.98±0.12)岁,心力衰竭患者26例,冠心病患者20例,心脏病患者15例,其他14例;观察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50.95±0.13)岁,心力衰竭患者24例,冠心病患18例,心脏病患者16例,其他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运用基础护理联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研究如下。
        心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心理压力大病情重,特别是突发性患者,由于其对自身状况难易适应而情绪低落。解决存在的护理难题,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深入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与护理质量的之间的关系。(1)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首先,优质护理需要由优质的人员来执行,心内科重症室所录用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认证,在医院进行详细备案。其次,设定考核制度,定期对心内科重症室护理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不过关人员再次进行培训,如果仍然无法达到考核要求则需要岗位轮换。(2)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首先,倡导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定时开展查房活动,自觉形成主动服务患者的思想。其次,扩展护理工作的层次,患者的基本常规护理一定要要到位,此外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设备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一级维护保养。(3)加强沟通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可以从以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定期查房和询问病人的过程中,沟通方式要温和并且主动进行服务,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第二,与病患沟通治疗方案以及进程,让患者和远方沟通治疗配合度达到最佳效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抑郁及焦虑评分,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心理状态越差)。(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从患者情感职能、肢体功能、生理功能三方面评估患者生活治疗,各项满分为1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分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分)
       
        2.2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2.3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详情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n/%)
       
3讨论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心内科病理学研究的进步是提高内科疾病患者治愈率和治愈效率的条件之一,但是并不是充要条件,还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护理质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应用各种最新的护理学研究成果,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院方应当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护理人员解决困难,根据护理人员的个性合理安排患者类型;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护士长与其谈话,减轻心理焦虑,从管理的角度调控负性情绪,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医师、护士、患者三方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通道,医师和护士要对患者的身心状态有足够的敏感性,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达到提供优质护理的目的,护理人员应该的把护理情况上报至相关人员,其要对自己的护理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生,从而为医生治疗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2]。从院方角度出发,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机制,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全方位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护理中单纯的身体护理转变为从身到心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和观察,及时了解护理学的最新知识,对于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改善或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不同,实施优质护理时的宣传教育内容也不同,宣教的方向应当包括疾病的发病原理,预防、治疗、饮食调理等方面。
        当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只实施了形式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将护理当作一种负担和任务在进行,而没有真正关注患者的内心真实需要。优质护理要求在护理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切实有效的通过优质护理的方法让患者有更好的恢复效果,这也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3]。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提升病人满意度、改善不良就医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4]。本研究表明,对内科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增强患者对于医院医疗行为的信任感,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针对心内科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润芝.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8):99-100.
[2]吕晓静,马玉贞.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2):103.
[3]张晶晶,葛玉莹,相欣.优质护理对心内科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及预后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165+181.
[4]杨彦丽.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9):1715-1716.
[5]李玲,张红丽,万惠敏,徐小波.优质护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86+195.
[6]高华.优质护理干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