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手术在临床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骨折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人体骨的结构全部或者部分断裂。好发人群是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也会发生。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三种:直接暴力(如:车祸性骨折)、间接暴力(如:高处跌落导致骨折)、长期劳损(如:长期远距离行走可能导致腓骨骨折)。骨折患者常会有因大出血导致的休克、发热、骨折部位局部畸形、无法正常活动等表现。骨折患者一般会有大量出血、发热、骨头发生变形、肢体无法正常活动等表现。由于患者因骨折发生,导致骨折周围组织皮肤肌肉的拉伤可带来剧烈疼痛,在四肢骨折的手术中需要把错位的骨头重新连接起来并进行固定防止脱落,所以采用麻醉能对手术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是指通过麻醉药物暂时性抑制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或通过麻醉药阻滞患者的神经活动,以减少患者感觉疼痛和保证手术顺利的措施。四肢骨折手术运用麻醉手段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情绪、减少疼痛感并保证手术顺利。
麻醉不仅运用于手术中,还运用于休克救治、急救复苏和疼痛治疗之中,还运用于对患者的紧急急救、减少疼痛治疗和使患者苏醒之中。麻醉方式主要是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而局部麻醉细分又可分为椎管内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区域麻醉等方法。从患者角度来讲,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区别在于,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中就像睡着了一样,意识消失思维感觉消失,全身肌肉较松弛,感觉不到疼痛;而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中意识思维感觉依然存在,只是某一部位因麻醉暂时失去感觉。针对局部麻醉分类,一般是通过麻醉部位来分的,例如椎管内麻醉是通过把麻醉药物打入脊柱椎管间隙内,致使患者下半身麻木,感觉不到疼痛。对于骨折手术的病人,一般根据骨折部位和患者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运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骨折较多,当然对于一些无法配合手术的儿童、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有心脏疾病或者肺部问题的患者和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凝固功能不正常的患者也有采用。全身麻醉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三种方式。吸入麻醉是指患者通过吸入麻醉药物来达到麻醉效果,但这种方式对患者配合要求极高,所以逐渐不被采用。静脉麻醉是通过血管注入麻醉药物达到麻醉效果,这种简单便捷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比如颈椎骨折手术患者运用全身麻醉方法如下:对骨折患者在麻醉前30分钟可将阿托品和苯巴比妥药物据量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使患者入睡,意识消失;注入芬太尼、维库溴安、米唑安定、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利于减少疼痛,减轻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如: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手术中通过维库溴安和丙泊酚连续输注和异氟醚来维持麻醉效果,松弛肌肉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对于患者呼吸控制利用呼吸机,经口腔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常控制呼吸频率,保持平稳的吸气或呼气量。手术过程中通过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和血压等数据来观察麻醉效果和患者情况。手术结束后,患者苏醒时间与麻醉用药程度相关,一般全身麻醉在停止给患者注入药物后的30分钟内清醒。正确的麻醉方式和合适的用药剂量不仅会使患者清醒速度加快,还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并对手术伤口存在一定的镇痛作用。
全身麻醉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有意识,有感觉,有反射的神经组成)的抑制在手术后是可以渐渐恢复的,当麻醉药物被患者身体消除后,患者的意识、神志和反射都会逐渐恢复。
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并不影响患者的神志,同样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它操作方便安全,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恢复更快。比如股骨颈骨折(大腿及臀部骨头的某一区域),这种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因年龄增长骨质退化变得疏松,不慎摔倒就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对于这种骨折手术的要求是先进性手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再固定,当然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人工假体置换术(将假肢经手术装入患者体内,以便达到治疗目的)。在这期间就需要运用到麻醉来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运用全身麻醉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肺部感染等情况。对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手术治疗。所谓腰硬联合麻醉通俗来讲就是,麻醉蛛网膜下腔(椎管内一部分,内含脑脊液,常用于腹部以下手术)和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这种麻醉方法应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中。通过选择腰椎间隙利用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置管,穿刺针再通过腰穿经过硬膜外腔进入蛛网膜下腔,在发现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布比卡因类麻醉药物,注射完成后将针退出来,然后再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厘米用来输入利多卡因类麻醉药物,注入量根据手术时间调整。手术期间依然需要通过监测仪观察患者身体情况。由于是局部麻醉,所以手术结束后需要给患者注入一定镇痛药物。这种局部麻醉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手术顺利,且患者也一直处于有意识状态。运用的麻醉药物也比全麻更少,对于身体器官机能衰弱和合并各种并发症,对麻药的承受力较弱的老年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静脉局部麻醉也可以运用于下肢的足和小腿手术,这种麻醉方法是通过给靠近手术部位的近端上止血带,麻药则在手术部位的远端静脉注入。不过这种麻醉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时间需要尽量控制在1-2小时之间,而且这种麻醉方式可能会造成患者术后在放松止血带导致局麻药通过循环进入其他部位导致中毒。随着医疗的发展,这种问题逐渐得到了改善,在临床上也逐渐少见。
对于上肢手术的局部麻醉,临床多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上肢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入臂丛神经(与手臂相关的神经)干及周围神经区域,从而使手术部位麻醉。根据穿刺的部位不同又细分为三种。肩部和上臂手术首选的肌间沟法,这种方法通过特定的体位寻找到一个特殊的三角间隙的穿刺点(临床定位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来通过皮肤进行穿刺注入麻药。一种适用于手腕和手的局部麻醉方法——腋路法,这种方法也需要患者的体位配合,通过腋窝处找到腋动脉搏动最高点进行穿刺入药进行麻醉。还有一种是锁骨上法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它需要寻找到患者的第一肋骨来进行穿刺注入麻药。上肢神经阻滞麻醉一般都作为进行臂丛神经麻醉但阻滞不完全的补救方法。
事实上,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在临床上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两者共同采用。例如小儿四肢骨折手术,它就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手术程度进行考虑,是否需要全麻和局部麻醉共同作用。上肢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可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具体的麻醉方式还是要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医生的习惯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