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护理对心内科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疏导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坚持运动及健康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疏导护理应用于心内科疾病患者中,可改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心内科疾病;心理疏导护理;常规护理
心内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让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12±4.6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2.36±1.26)年;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糖尿病26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1.23±5.83)岁;病程1~7.5年,平均病程(2.27±1.45)年;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糖尿病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对心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自愿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有听写及理解力障碍;临床资料缺失。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用药,予以健康宣教、心理及饮食护理等。
1.3.2研究组
给予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干预:由科室制作疾病知识手册,内容包括发病机制、治疗及疾病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通过口头讲解和发放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认识;科室每月举办关于心内科疾病知识的座谈会,由相关的专家进行教学,给予药物指导,详细解答患者疑虑。(2)心理疏导:由于心内科疾病属慢性疾病,需长时间接受治疗,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可通过听音乐或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引导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3)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可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减少脂肪摄入,嘱咐其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督促肥胖患者减肥,使其保持合适的体重。(4)生活干预:嘱咐患者少抽烟喝酒,平时多进行锻炼,不熬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降低体力、脑力相关活动。(5)用药干预: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将常用药物、用药方法和药物剂量等向患者详细讲解,避免因错误用药出现不良事件。
1.4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SAS评分:<50分视为正常;50~60分视为轻度焦虑;61~70分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坚持运动及健康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均发生了改变,使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心内科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必须在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心内科疾病的致病因素,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坚持运动及健康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予以心内科疾病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临床通常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这种护理模式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患者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差,很容易影响治疗效果[7]。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通过开展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发病机制、治疗及疾病注意事项等,可提高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认识;科室定时举办心内科疾病知识座谈会,由相关专家进行教学,给予药物指导和饮食指导等,并详细解答患者的疑虑,可使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得到提高;由于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易出现不良心理,需主动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若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通过听音乐或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主要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减少脂肪的摄入,并嘱咐患者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督促肥胖患者减肥,使其体重保持于正常范围;嘱咐患者少抽烟少喝酒,平时多进行适量运动,不熬夜,合理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减少体力和脑力活动,可减轻其心脏。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将常使用的药物种类、用药方法、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讲解,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改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红瑛.心理疏导护理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22-24
[2]闫倩倩.心理疏导护理对改善心内科疾病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ft西医药杂志,2019,48(6):748-750
[3]陈莉.心理疏导护理对心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7):1366-1367
[4]张欣畅.护理干预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2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