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疾病采用无痛胃肠镜的诊治疗效和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案,而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未麻醉肠胃镜诊断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诊治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长、不良症状、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痛胃肠镜诊治疗法应用到消化内科疾病当中,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使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得到保证,是诊治该疾病的最佳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纳。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无痛胃肠镜;诊治价值
引言
胃肠镜是消化内科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操作方式,其特点是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侵入性操作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因此大多数的患者都会产生害怕心理,不能和医生进行配合从而影响最佳的治疗时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无痛胃肠镜的使用完全消除了消化内科患者治疗的阻碍。本文就对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9~51岁,平均(37.35±2.35)岁;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52±2.34)岁。组间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入组标准:①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均确诊为消化内科疾病患者;③全部参与者均具备语言能力。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存在心脏、肾及肝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③伴有意识及认知障碍者;④伴有各种并发症者。
1.2方法
术前1d向患者询问是否有内镜检查史,镇痛药物应用史、过敏史及基础性疾病史;向患者说明术中配合方法,可能产生的不适感及处理方法等,告知患者术前禁食6~8h。全部肠内镜检查的患者均于术前10h给予恒康正清(江西恒康药业;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国药准字H20020031)1盒,加入至1000ml温水中充分溶解后口服,作为术前肠道准备。术前将胃肠镜、手术过程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及相关药物准备完善。全部患者均于术前常规行心电图、4项快速化验等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保护仪,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变化。常规组采用胃镜诊疗术,患者于术前10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北京紫竹药业;国药准字H11022396)10ml,待咽喉处出现麻木感后行胃镜检查。肠镜检查,于肛门处与肠镜头的前端处均涂抹利多卡因胶浆,推入肠镜进行相关检查,缓慢匀速推进镜头。观察组采取无痛胃肠镜术诊治,术前患者称量体重,给予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国药准字J20110058)1~2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宇H20054171)0.1~0.2μg/kg,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20067040)0.015~0.02mg/kg,静脉推注。
待麻醉生效后置入胃肠镜进行相关检查治疗,检查治疗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生命体征监护,如检查治疗过程中患者燥动明显则适量增加麻醉药物,如发生患者呼吸频率过慢给予阿托品纠正,如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超过30%则给予麻黄静脉推注解救。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诊治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在手术时长、不良反应、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多与饮食不节、不良生活习惯等相关,近年来随之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胃肠镜诊治方法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疾病诊治中可将病灶清晰、准确的反应出来。但胃肠镜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以往临床中多为患者实施常规胃肠镜检查,患者在受检期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使其表现出恶心、呕吐等不适感,严重者可出现出血、黏膜损伤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一定影响。目前,我院主张为消化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方法。检查前为患者进行药物麻醉,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再采取诊治操作,这样可使患者免于不适感,确保胃肠镜诊治术顺利完成,也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节奏不断加快,近年来大众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消化内科疾病的种类较为复杂,包括慢性肝病、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肛肠病、胃出血、急性肠炎、肠粘连、胃痉挛、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类型。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物理性与化学性两方面,如各种炎症因子刺激,引起炎症反应,服用某些损害胃粘膜的药物,或精神紧张、情绪异常等都可引起消化系统病变。通常情况下,预防的重点在患者饮食与早期诊断方面。因其涉及的疾病分类众多,且诊断难度较高,因此在执行内镜诊断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其临床症状的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患者通常还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的可能性。因此,唯有保障消化系统的健康,才能保障食物吸收的安全性,提升患者身体综合素质,避免相关疾病的发作。本次研究发现,无痛胃肠镜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表现,其相较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程度更低,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创伤性更低,对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等疾病均可进行多种微创治疗。同时耗时更低,无需消耗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于数分钟内即可完成无痛胃镜检查,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的效率,在保障检查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确保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对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更高;可避免多种机械性损伤,提升安全性。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的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提升消化内科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依从性,医学研究者分别对诊断操作方式进行改进,无痛胃肠镜诊断治疗方式的问世,给患者的诊治带来福音。传统的胃肠镜治疗是侵入方式,因此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生理痛苦,使得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另外该种治疗措施还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剧烈疼痛和焦虑等不良反应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很多患者在接受一次治疗后会出现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因此不愿意和医生进行配合,使得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受到延误,最终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而新一代的胃肠镜则完全考虑到疼痛的影响,采用无痛式诊断治疗。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该种检查方法更加人性化和安全,操作过程也非常的简单,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甚至全程不会留下负面的记忆,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邓晓锋.132例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75.
[2] 邓兰俊.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