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提出必要的策略。方法: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自愿参与,均分为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各50例,探究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必要的预防策略。结果:从多方面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小、体质是否过敏、过往是否有过敏情形是导致患者出现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抗生素在应用期间导致的负面反应主要是胃部、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毒性负面反应较少(P<0.05)。结论:抗生素注射液应用期间应强化负面反应患者的身体检查,注重患者心理与食物方面的调节,减少负面反应的发生,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头孢菌素因为具备较广的抗菌谱性,生物利用性较高,可有效抑制菌活性,安全系数较高等特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使用的环节中,容易出现负面反应,不良反应的种类繁多,不仅有胃肠方面的反应,还有呼吸系统方面的反应[1]。为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用药后负面反应的发生原因,在早期实施必要的预防措施,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现对本研究纳入的100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以负面反应的发生情况分组,探索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自愿加入研究,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3月。按照是否发生负面反应分为对照组(未出现负面反应)、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各50例,前者平均年龄(42.52±3.19)岁;后者平均年龄(43.49±3.21)岁,所有患者资料完整且具有均衡性(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情,自愿加入其中,签署的知情同意书获取批准。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大小、饮食结构、体质强弱、心理状态、过敏情形、生活环境、性别,记录两组患者负面反应的类型。
1.3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系统中输入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s),行t、检验。P<0.05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项因素分析:导致患者负面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患者体质过敏、年龄大小,存在过敏情形(P<0.05)。见表1。
表1:多因素回归分析
2.2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
用药后导致患者出现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胃部和肠道方面的反应,体质过敏与肝毒性导致的负面反应较少(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n(%)]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头孢菌素均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一般不溶于水,头孢烷酸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有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易被水解,碱、酸和温度升高均能促进水解。所以临床应用的头孢菌素注射剂型多制成固体剂型的粉针剂?,这种粉针安瓿剂在室温下可保存2~3年,临用前加入注射溶媒溶解后需及时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位列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细菌感染治疗中应用较广,抗菌活性较强,覆盖的面积较广,临床应用较广泛。过敏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皮疹、荨麻疹、药疹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偶尔发生过敏性休克。但在临床对抗生素滥用的基础下,有关抗生素方面的耐药菌也出现较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制约[2]。抗生素引起的负面反应类型较多,本研究得出:过敏体质、年龄因素、过敏情形是患者出现负面反应的主要原因。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可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长期服用本类药物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缺乏等。临床上发生率也较高,普遍比肝毒性不良反应h(P<0.05)。一般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也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也需警惕。
3.2 预防策略
①重视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因为各项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老年人因为各项器官功能衰退,用药时需对药物剂量合理把握,把握用药时间与配置浓度。用药时间段对患者的反应进行严密观察,药物使用时应避免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避免导致负面反应的发生。因为抗生素可对人体肠道中的维生素进行阻滞,具备隐性的出血危险。因此,为特殊人员需在药物使用期间加强维生素的摄取,避免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诱发负面反应。②用药期间,对患者的饮食加强关注[3]。用药途中,叮嘱患者戒酒,食物与药物的食用以含有乙醇为主,避免造成双硫仑样反应。③了解患者的体质与过敏史,用药前对患者的体质与过敏史仔细研究,了解患者是否有饮酒方面的习惯,重点观察体质较弱存在过敏特征的患者,并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皮试,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谨慎细心[4]。④严密观察。很多不良反应均是在用药后半个小时内出现,用药期间,严格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特征,做好不良反应高发阶段的监测工作。一旦有负面反应,及时予以处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4 结论
综述全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负面反应主要是过敏与胃部与肠道不适所造成。造成不良反应的独立因素是年龄原因、体质过敏、过敏史等因素。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谨慎细心,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工作,重视患者的药物使用情绪,帮助患者调整膳食计划,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朱安祥, 汪涛.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005(0A4):156-157.
[2]单文雅, 姜赛平, 刘芳,等.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浓氯化钾注射液用药错误防范策略研究[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9, 21(5):334-338.
[3]邹进.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 2017, 7(10):79-80.
[4]郭洪珍,闫斐,李婷婷.抗菌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