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遵循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3-2020.3内62例重症肺炎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2例,以常规治疗为基准,联合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用时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96.8%vs76.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无创机械通气等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短,CRP、IL-6等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建议以常规治疗为基准,而后联合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重症肺炎;早期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疗效
重症肺炎属于临床常见危重症,患者以“肺啰音增多、心率加快、呼吸衰竭”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呼吸支持联合抗生素仍为常规治疗手段,但后期病死率仍较高。随着医疗手段的完善,机械通气成为临床开展呼吸支持的重要方式,其中又以呼吸机辅助最为典型[1]。为进一步体会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特择我院2019.3-2020.3内62例重症肺炎患者开展治疗,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3-2020.3内62例重症肺炎患者炎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15例男、15例女;年龄61-87岁,均值(74.48±10.42)岁。观察组(32例):18例男、14例女;年龄61-86岁,均值(74.63±10.1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完善临床、实验室各项检查,严格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开展止咳、祛痰、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准,联合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入院后1-3d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参数设置:选择S/T模式,呼气压力、吸气压力分别为2-6cm H2O和10-16cm H2O,氧流量3-5 L/min,呼吸频率8-16 次/min。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适当调整压力,每次治疗时间6-7h,1次/天。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严格参照《内科危重症诊治指南》开展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消失,动脉血气恢复正常,可以撤机),有效(症状改善明显,动脉血气逐渐趋于正常,可以撤机),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且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无法撤机)[2]。
1.3.2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用时情况[3];
1.3.3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
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临床指标用时、血清炎症因子)以“t”计算用“”表示。定性数据(临床疗效)用“”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相较
就临床疗效而言,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96.8%vs76.6%)。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
2.2两组临床指标用时情况相较
观察组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指标用时情况
2.3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相较
与对照组相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见表3:
表3: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3、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典型的肺组织损伤疾病,由中毒、感染、免疫因素引起,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重症肺炎会导致患者血流、通气出现失调,从而诱发低氧血症,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威胁[4]。因此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机械通气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重症肺炎的常规措施。有创、无创是机械通气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以往临床多借助传统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有创通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后期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欠佳[5]。而借助无创机械通气开展治疗,不仅不会损伤患者机体其他器官,还会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经临床研究证实,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开展治疗,可提供呼吸辅助的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96.8%vs76.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无创机械通气等各指标用时较对照组短,CRP、IL-6等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证实了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提示,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具备以下优势:(1)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无创”特点,无需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因此后期可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2)可有效维持单纯氧疗、无创通气间的过渡,为后续撤机提供桥梁,提高撤机成功率[6]。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彤,刘成军,刘茂花, 等.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NCPAP策略对CD55、CD59表达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61-63.
[2]李莘,潘慧斌,傅恺, 等.肠内营养不耐受标准化流程管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血糖控制及预后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1):33-37.
[3]单丽琴,周庆女,黄华飞.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20,42(2):181-183.
[4]孙博玲.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54.
[5]邹天雷,冯丽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血浆ANP与NT-proBNP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24):175-177.
[6]陈咏梅,韩从华,许文娟, 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