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肺功能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1.08±0.17d,发绀消失时间为0.95±0.05d,住院时间为5.96±0.81d,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2.53±1.17d,发绀消失时间为1.52±0.78d,住院时间为8.62±1.79d,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中起着缓解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该病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可病情发展严重,若继续发展,极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1]。小儿重症肺炎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分别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等。根据研究资料表示,临床护理质量可以直观的影响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肺炎的发病凶猛,小儿患上重症肺炎疾病以后,需要通过详细的医疗检查来明确病情,遵循医生指导意见,积极配合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分别为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22±0.73岁,研究组7例,女13例,年龄分别为2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2±0.52岁。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允许。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吸氧,镇静以及病房环境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式有①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若出现气促或紫绀要及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调整氧流量或停止吸氧。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应采取头低位,拍背,促进痰液的咳出 必要时进行吸痰。
②心理护理,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年龄较小,进入病房环境不适应,会出现恐慌焦虑的心理,在这时候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降低患者的心理防线,使患者产生归属感,便于治疗措施的应用和展开。③药物治疗,采集患者的痰液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防止出现药物过敏反应。④体温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对于发热患儿要多加注意1h测量一次体温,未发热患儿则间隔8h测量一次体温。发热患者要及时给予退烧药,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预防患儿压疮。⑤健康指导,嘱患儿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患儿发生电解质紊乱。出院后多进行健康锻炼,改善患儿的呼吸能力。另外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讲解小儿重症肺炎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发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是用的均数±标准差,也就是(x±s),检验是用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研究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1.08±0.17d,发绀消失时间为0.55±0.05d,住院时间为5.96±0.81d,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2.53±1.17d,发绀消失时间为1.52±0.78d,住院时间为8.62±1.79d,组间比较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t=5.485,p=0.001)发绀消失时间为(t=5.550,p=0.001),住院时间为(t=6.055,p=0.001),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常发于春冬两个季节。小儿呼吸道发展尚未完善,呼吸道血管密集,粘膜脆弱,黏膜分泌较少,因此重症肺炎严重时可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发现坚决有效的治疗手段固然有用,但是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起着促进作用[2]。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对呼吸道护理,健康指导,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通过数据显示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珊. 综合性护理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12):84-86.
[2]欧阳蕾. 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7, 000(008):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