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拣选60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30例未感染,30例出现医源性感染,结合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概率和风险诱发因素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感染组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类型主要包含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两种,其中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分析诱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当中患者年龄以及原发性疾病、医疗器械清洁状态等三个大的因素是诱发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存在明确的风险因素,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积极预防。
关键词: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护理措施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消化科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作用广泛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随着临床应用频率的增多,有数据显示,这种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感染性风险[1],尤其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医源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由于内镜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不合格,致使感染症状的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决定了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鉴于此需及时明确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防控措施。本文结合我院60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展开分析,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拣选60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结合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概率和风险诱发因素。感染组30例:男女比例(16:14),均龄(43.9±4.1)岁;未感染组30例:男女比例(17:13),均龄(44.1±3.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接受消化内镜的类型主要集中于结肠镜手术以及胃镜两种。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次选择的研究病例展开感染事件统计,针对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原发疾病展开统计,同时就护理工作中相关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展开评估。评估方式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本次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拣选60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做问卷调查,发放出共60份问卷,最终全部收回并完成数据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计算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核实以(%)表达。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观察感染组的感染类型
感染组30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类型主要包含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两种,其中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最高18例(60%),呼吸道感染发生12例(40%)。
2.2分析感染风险因素
分析诱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当中患者年龄以及原发性疾病、医疗器械清洁状态等三个大的因素是诱发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如表1.
3.讨论
医源性感染的问题是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攻克的问题之一,这类感染一旦发生既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2]。在行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会因多种因素导致医源性感染发生。根据本次研究,可得知:患者年龄以及原发性疾病、医疗器械清洁状态等三个大的因素是诱发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三项大的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其中有关医疗器械的清洁是诱发内镜检查时感染的主要因素。在结合护理措施进行防治使,需要做到内镜检查前先进性肝功能以及HIV检测[3],同时要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状态,对生物酶洗液的使用要做到一人一换,不能够重复使用,同时要针对毛刷和可拆洗零件做严格的灭菌处理,使用酶洗液浸泡时间要充足,确保以上工作的到位才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存在明确的风险因素,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积极预防。
参考文献:
[1]傅文琪,董雯.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控措施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08+127.
[2]黄晓玲,高峰,茹克亚.新疆地区医院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28-3530.
[3]厉挺,强明珠,陶爱女,等.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61-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