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258例需行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将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满意度评分、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复苏室患者,为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效果
手术作为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方法,医院接收的需手术治疗患者逐年增多,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麻醉,但是麻醉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因此加强对患者预见性护理十分必要[1]。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258例需行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将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有129例患者,研究组有12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65例64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46.83±10.94)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64例、65例,年龄在23-75岁之间,平均年龄(46.28±10.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射、瞳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调节呼吸机的模式,评估患者是否达到拔管指征,若患者能够完成睁眼、握手、开口等指令,上肢抬高能够持续10s,无呼吸困难症状,则可进行拔管。(2)体温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约有60%-80%的概率发生低体温现象,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若是在麻醉苏醒期仍然出现低体温现象,则会增加患者发生认知障碍、躁动等不良反应。(3)意识评估:及时的评估患者的意思状况,待患者清醒后,应观察各个管道连接情况,评估患者现存的护理风险以及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4)疼痛护理:采用NR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针对疼痛程度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醉苏醒时间、满意度评分、术后住院时长统计记录。满意度评分由护士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至患者,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按照计量、计数资料的不同,在SPSS20.0软件中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计算,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开展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手术结束后,则需要让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等待苏醒,此过程中,患者受到麻醉、原有疾病以及手术等多因素的影响,病情变化迅速,可能出现坠床、管道脱落等护理风险,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2-3]。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护理模式,其目标在于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根据患者的生理变化以及病情变化及时的调整护理计划,并制定出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从而规避护理风险,此过程中,最大程度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以及专业水平[4]。结合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在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麻醉复苏室患者,为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磊磊,熊小伟.椎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65-66.
[2]苏咏梅.预见性护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气管脱管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6):2917-2918.
[3]苏玉屏.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5):179-181.
[4]谢礼.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