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践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 李华荣
[导读] 研究在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所能取得的实践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在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所能取得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给予作为实验组的A组优质护理,给予作为对照组的B组常规护理,调查研究分别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理知识认知度,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1个月后,A组患者的病理知识认知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高于B组(病理知识认知度,满意度),数据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关病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内科护理;优质护理;实践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2019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疾病类型涵盖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的多种病症;其中A组80例内科病患年龄50~70岁,平均(61.25±4.33)岁,B组80例患者年龄37~57岁,平均(44.9±4.1)岁。A、B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A组作为实验组,给予该组患者优质护理,具体包括:(1)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全内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经验及资历等,并综合考虑内科护理的实际要求,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通常护士长的工作经验必须在10年以上、且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由工作经验超过5年,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担任责任组长;而工作经验不足5年,无职称者被分配为责任护士、助理护士。(2)细化岗位职责。针对内科护士的岗位职责进行细致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人,防止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在出现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后可以快速找到责任人,并予以有效解决,进而增强护理人员岗位责任感,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细致划分各名护士的职责,能够避免工作重复及遗漏等现象出现,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风险事件的出现率,促使工作效率提升。(3)护理质量监督。由责任组长负责每日护理质量的检查和监督工作,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质量总结,并召开护理管理会议,对于护理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集体讨论,共同探讨适宜的处理办法;另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沟通技巧、法制知识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以提升内科护士的综合能力。(4)优质护理服务。常规护理涉及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遵医用药等基础项目;在此前提下,优质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的原则,结合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与病情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如饮食干预、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并强调落实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工作,如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体位护理等,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达到“家护联合”、加快康复、改善预后的护理目标。(5)加强交接班管理。护士长与相关护理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完善交接班制度,要求护士交接班过程中不会发生岗位空缺的问题,认真交接各项工作情况,尤其要交代清楚重症患者、特殊病例的护理情况,以免护理出现疏漏,造成不良后果。
         B组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作优质护理中的各项改变。
         1.3观察指标
         (1)病理知识认知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测试问卷,根据不同疾病的患者设计不同的测试问卷,统计患者的答题得分情况(满分100);(2)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样一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统计患者评价(满分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对其病理知识认知度测试得分为(92.15±4.52),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4.56±4.71),B组对其病理知识认知度得分为(86.34±6.12),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为(81.63±7.23),病理知识认知度两组数据对比t=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t=13.4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内科病理学研究的进步是提高内科疾病患者治愈率和治愈效率的条件之一,但是并不是充要条件,还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护理质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应用各种最新的护理学研究成果,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院方应当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护理人员解决困难,根据护理人员的个性合理安排患者类型;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护士长与其谈话,减轻心理焦虑,从管理的角度调控负性情绪,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医师、护士、患者三方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通道,医师和护士要对患者的身心状态有足够的敏感性,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达到提供优质护理的目的,护理人员应该的把护理情况上报至相关人员,其要对自己的护理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生,从而为医生治疗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从院方角度出发,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机制,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全方位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护理中单纯的身体护理转变为从身到心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和观察,及时了解护理学的最新知识,对于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改善或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症不同,实施优质护理时的宣传教育内容也不同,宣教的方向应当包括疾病的发病原理,预防、治疗、饮食调理等方面。
         当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只实施了形式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将护理当作一种负担和任务在进行,而没有真正关注患者的内心真实需要。优质护理要求在护理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切实有效的通过优质护理的方法让患者有更好的恢复效果,这也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提升病人满意度、改善不良就医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对内科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增强患者对于医院医疗行为的信任感,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强调实行层级管理制度,在合理安排岗位职责、加强护士整体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内科护理水平。此次研究中,内科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士层级划分职责,并开展相应岗位的系统培训,使各层级护士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当中,护士长对整体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和评价;责任组长对具体护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护理记录、护理操作是否完整、规范;其他护理人员负责做好遵医用药、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同时合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饮食干预、心理疏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增进护患沟通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房玲.优质护理服务对循环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1):1405-1406.
         [2]单婷.优质护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7):109+133.
         [3]杜纪菊.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57.
         [4]刘清林.优质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219-220.
         [5]姜淑霞.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