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赛乃娃尔·哈德尔
[导读]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弥漫性纤维化,严重影响冠状动脉再通率。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多为疲劳和情绪激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高的预后效果与护理直接相关[1-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外,全面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循证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探析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43-79岁,平均(56.21±6.89)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42-78岁,平均(56.77±6.81)岁,男:女=27:1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①循证问题。根据护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有便秘、疼痛、心理压力大、病情变化等。上述病理生理变化是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对象。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首先确定急性心肌梗死、老年和循证护理的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检索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收集论据。 ②循证护理:第一,心理护理:本病使患者产生一系列负面心理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疏通患者不良心理,保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心力衰竭的护理:多发生在发病头几天或梗死进展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左心衰竭,特点为呼吸困难、咳嗽、双肺细湿音。输液过快、过多,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用力、精神紧张是常见诱因。护理时应抬高床头,采取坐姿、半坐姿,氧气瓶加50%酒精湿化,有利于肺水肿的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保持排便通畅,适时进行心理调节,避免患者心理紧张。第三,疼痛护理:镇痛会导致血压、心率升高,心律不齐;因此,应及时给患者氧疗,并按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缓解疼痛。第四,休息活动指导:患者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开展低体力活动防止血栓形成,第二周逐渐增加活动量,第三周在病房适当锻炼进行自我护理。第四周是可以开展的较长距离活动[2]。第五,便秘护理的循证支持: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便秘。长期腹胀无排气的患者一般为便秘症状,要求患者快速、每日输液2500-3000ml。患者采取半卧位,按摩胃肠道促进肠蠕动,正常后恢复饮食。第六,饮食护理的循证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应重视饮食护理。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每日饮酒量控制在25ml以下。
心肌梗死患者应戒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七,应激性溃疡:由于疼痛剧烈,可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甚至伴有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数量。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处理。
第八,出院指导循证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出院后必须进行疾病预防。可定期开展老年人心肌梗死防治专题讲座,每周1~2次,内容包括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保健、危害性、并发症、用药等知识,要了解饮酒、吸烟、肥胖是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要特别注意心肾损害和终身用药。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和对话,加强互动,鼓励患者提问,给予详细解答。引导患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锻炼计划,按照适度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患者采取太极拳、散步、慢跑等多种锻炼方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的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指标
         护理开始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表1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2.2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122,P=0.000<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4.46±3.89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3.35±2.88分。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心肌梗死、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形成后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进一步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病情。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护理模式,它能保证患者得到合理的护理服务,弥补常规护理的漏洞[3]。通过成立护理小组,本着循证护理的原则,明确护理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对治疗保持乐观态度,改善病情,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给予患者科学的休息指导和饮食指导,使患者在科学的治疗环境中控制病情发展,合理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护理活动过程中,结合患者需求和临床经验进行临床护理决策,对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循证护理将患者意见、专家经验和科研成果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4-5]。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坤.循证护理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4):126.
[2]陈丹.循证护理在4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32):76-77+95.
[3]武艳丽.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132-133.
[4]陈淑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96+298.
[5]王丽丽,柴连海.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7):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