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两组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估法进行气囊容积测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具有注气、测压以及放气功能的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测量。对比两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和压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使患者在合适的气囊压力下接受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气管粘膜损伤、气囊漏气等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病因目前暂时无法完全明确,但可根据确定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外因(环境因素)与内因(个人因素),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1]。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等。此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根据个人因素而定,大多数患者表现有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疲劳等症状,且易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是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均需要建立人工通气管道,而由于产品质量、形状、操作不当以及长期使用等因素,易造成气道气囊压力高,导致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一点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阻止肺部疾病发展,我院展开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效果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5±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5±1.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机通气。取患者半卧位,保持患者平稳状态,测量前对患者口腔、鼻呼吸道进行清理,并开始进行测量。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手估气囊测量,即注入气量为气囊容积,并对呼吸机漏气情况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注气测压,记录呼吸峰值流速变化,并使用注射器回抽气囊,计算气囊容积,并对呼吸机漏气情况进行监测。
护理措施:(1)病房内环境及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严格控制病房内的人员流动,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时间和人数,在进入病房前患者家属严格按照护理人员要求进行洗手消毒,减少接触时细菌的带入。(2)口腔及面部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通气时口鼻的状态,及时帮助患者排痰、扣背。(3)呼吸机消毒清洁:在使用呼吸机前,要彻底仔细观察机器的面罩、鼻罩、管路是否消毒干净,有无水凝液残留,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由于呼吸机器清洗是选用酒精擦拭,在给患者使用前保证无严重刺鼻异味。
1.3判定标准
气管粘膜损伤:支气管镜见气囊接触粘膜出现水肿、上皮脱落、坏死;误吸:吸痰时有胃部分泌物吸出;气囊漏气:不能完全的密封气道而导致气囊充气不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以及压力对比。
观察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11.47±0.7(ml),气囊压力25.25±4.4(cmH2O),与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14.47±1.1(ml),气囊压力47.59±4.2(cmH2O)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功能以及肺功能对比(X±s)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9%,数据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在建立人工通气管道时,应保持气管管道的气囊一定的压力,用以保证气管与套管之间
不漏气,同时避免发生误吸等现象,并防止气体从上呼吸道泄露。据相关研究显示,气管粘膜损伤与气囊压力值息息相关,同时气囊压力过高亦会引起气管粘膜受压缺血,严重时会发生溃烂,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精准的测量气囊压力对预防气管粘膜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和压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使患者在合适的气囊压力下接受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气管粘膜损伤、气囊漏气等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0(03):293-294+296.
[2]陈春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12例护理[J].内科,2019,4(06):981-982.
[3]马迎民,方秋红,蒋延文,王晶.自主呼吸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撤离人工气道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24(12):11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