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王宏焱
[导读] 探讨对小儿川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完成全程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川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完成全程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5月~2020年02月收治的92例小儿川崎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46例):采用传统护理+临床路径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就组间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结果:护理组小儿川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9.02±1.35)×109/L、退热时间(2.25±0.25)d以及住院时间(7.52±0.35)d均低于、短于、短于对照组(11.35±1.79)×109/L、(4.79±0.55)d以及(13.03±0.29)d明显(P<0.05)。结论:传统护理+临床路径方式的有效应用,可实现小儿川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减少,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最终实现小儿川崎病患者有效预后。
         【关键词】临床路径;小儿川崎病;全程护理;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川崎病作为小儿内科疾病之一,其诱因主要集中于全身性血管炎方面,未获得有效治疗后,会使得患者心脏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对应表现出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的现象,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患儿在实施川崎病治疗期间,配合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小儿川崎病患者探析采用临床路径完成全程护理可行性,以实现小儿川崎病患者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5月~2020年02月收治的92例小儿川崎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46例):女25例,男21例;年龄区间为3岁~6岁,平均为(4.29±0.25)岁;对照组(46例):女26例,男20例;年龄区间为3岁~7岁,平均为(4.31±0.26)岁;纳入标准:①小儿川崎病获得有效确诊;②未患有系列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问题;②家属对于护理需求不遵从;就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控制患儿生命体征观察频率为1次/2h,对于饮食护理以及药物护理依据医嘱合理展开,对于患儿病房卫生需要定时打扫,对于川崎病系列知识对患儿家属进行普及,保证异常情况下能够获得主治医师第一时间处理;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临床路径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合理完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创建,针对患儿系列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并且对应完成微信工作群创建。对于小组成员于微信群中将系列资料进行发放,最终对于护理计划制定针对性以及完善性做出充分保证。在患儿表现出全身发热症状后,对其身体汗液需利用温水进行擦拭,完成后对患儿进行安抚。并且选择退热贴进行干预,就其室内通风做出保证,控制患者病房消毒以及打扫频率为2次/w。观察患儿口腔粘膜表现出弥漫充血情况后,护理人员合理完成盐水调制,之后对患儿漱口进行指导以及协助。要求家属将患儿喂水频率显著增加,以对其口腔湿润卫生做出充分保证,此外对患儿勤换衣服进行叮嘱,利用纱布针对皮肤红斑位置实施包裹,对于抓挠红斑现象出现充分避免。对于患儿沟通聊天需要时刻进行,利用心理护理干预使患儿不安以及焦躁感获得改善,将护患之间默契度加强,最终确保其对于护理人员工作能够更加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的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小儿川崎病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行t检验,以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小儿川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短于、短于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川崎病的出现对儿童造成危害尤为显著,其症状主要集中于皮疹、发热、眼结合膜充血、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杨梅舌、口腔粘膜弥漫充血以及手足硬性水肿等方面。此类患儿在患病同时,往往表现出全身性血管炎现象,从而对自身黏膜皮肤以及淋巴结等造成破坏,更为严重会对患儿心脏系统入侵,对应表现出冠状动脉受损现象,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3]。
         针对川崎病在治疗期间以保守药物为主,此过程中通过给予护理干预,可使得川崎病患儿综合表现显著提升,但常规护理方案采用难以获得预期效果,主要因为川崎病对全身进行作用,并且表现出不确定性特点,从而无法对其预后做出保证。并且常规护理实施难以将川崎病治疗预后显著改善,会对应表现出疗程延长以及不良反应等现象,均会对患儿健康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在此种情形下,针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在给予全程护理期间,临床路径实施可通过护理计划创建以及护理模式规范,将值班护士素质水平有效增强。使得细节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从而对治疗预后提升显著促进,使患儿治疗疗程获得充分缩短,将其治疗效率显著提升[4-5]。
         综上所述,传统护理+临床路径方式的有效应用,可实现小儿川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减少,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最终实现小儿川崎病患者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朱莲英.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297-298.
[2]何丹,向敏.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9,5(34):72-74.
[3]徐凤.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60-361.
[4]田玲红.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176-178.
[5]吴洁,邵亚新.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5):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