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应激和防御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张丽
[导读] 解析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应激状况,讨论其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解析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应激状况,讨论其应对策略。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工作者,总共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得方式,查看其心理应激情况,分类来统计心理应激情况,并作出统计学的分析,探究各类因素制定防御。
         结果:60%的护理工作者存在心理应激情况。应激源情况统计:最高的构成比(60.0%)为考试的压力,与其他因素相比较,组间的差异为p<0.05;护患沟通的矛盾构成比(41.67%)与之相比次之,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的差异为p<0.05。
结论:护理工作者普遍都存在心理应激情况,应给予及时有效的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改变护理工作者的应激情况,这样能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关键词:护理工作者;心理应激情况;防御;应激源
1、引言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随着医疗服务不断进步,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1]。目前,高质量的服务使得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进行了修改和进步,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但是不断改进的同时护理人员的压力也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在门诊、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服务者以及沟通者,与患者接触密切,护理风险也相对较大,在长期繁忙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和护士自身健康。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应激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且拟定了有效的防御。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工作人员,总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理工作人员都为女同志,年龄都在24-49岁,平均年龄为36.23±16.37岁;工作职称分别如下:护师及护师以下为62例,主管护师为38例;学历分别为:大专及大专以上为69例,大专以下为31例;工作年限:2- 22年,平均为16.36±5.69岁。
2.2 方法
          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职业危险、护患关系、应激状态、应激源等。向受访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9份,受访护理人员依从性良好,问卷有效率达到99%。统计存在心理应激状态的护理人员数量,分类统计各类应激源,作统计学分析。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心理应激状态
    100例护理人员中,60例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态,百分比为60.0%。
3.2应激源情况统计
         统计60例护理人员的应激源中,考试压力构成比(60.0%)最高,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护患矛盾构成比次之(41.67%),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应激源情况统计(n=60)

4、讨论
         护理属于高风险的职业,为保证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护理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职业压力[2]。当前,据各文献报道显示,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较为显著,随着“医闹”现象以及殴打医务人员的视频不断的播出,对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3]。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受访护理人员中,60%的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态,主要应激源为护患矛盾和考试压力。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发现,护理人员面对各种考试压力,如每季度的三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继续教育考试,故产生了应激状态;同时目前护患矛盾也较为严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风险、工作负担重、作息紊乱导致疲劳构成比也超过均在30%以上,可知这几类应激源导致的应激状态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职业风险较高、工作紧张量大,工作疲劳,长期翻班,频繁的中夜班等。从应激源调查可知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况较为严重,应及时给以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4.1完善心理干预机制
         应重视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发现其情绪异常时,要及时沟通查找原因,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干预室和发泄室,让护理人员可以自由发泄内心的压力,如体育运动、沙袋等,在其压力释放后,对其心理干预,使其重塑心理健康。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发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主管护师、护士长的帮助,而护士长等要积极倾听其倾诉,对其进行鼓励和疏导。此外,也可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组织护理人员和家属进行联谊,或一同郊游等,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4]。
4.2优化护理资源配置
         工作负担重和作息紊乱是护理人员中的普遍问题,因而要求优化护理资源分配,建立分流机制,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同时,实施人性化管理,询问护理人员对岗位的满意度,尽量在优化资源配置基础上,为护理人员选择适合的岗位。
4.3改善工作环境
         面对医患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式,医院要主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文化建设,落实人文管理促进人文医疗服务[5]。通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贯彻优质护理理念,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职业素养、人性化护理服务等相关教育,转变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使护理人员主动适应现代护理服务的变化,从而真正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应激状态,应及时采取合理方法,改变护理人员的应激状态,进而改善护理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于红梅. 探究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19):246.
[2]杜彩霞. 职业损伤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职业认同感影响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9(11):1656-1658.
[3]丁辉. 关于女医生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06):44-58.
[4]陆斯琦,唐云翔,严进. 不同年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6(12):1811-1814.
[5]王晓妹,王章泽,江燕,王校. 498名医务人员心理应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5(06):414-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