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接收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患者会因年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血管通路使用效果,血流量、超滤量为正相关因素,BMI、血红蛋白为负相关因素。结论:血流量、超滤量、血红蛋白和BMI都是影响血管通路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因素分析
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对于患者的透析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透析的效果,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长短,因此需要对于血管通路的建立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患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血管通路,可以为患者提供正常的血流量,可以让患者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本文对血管通路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接收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患者的详细资料。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患者必须满足该疾病的全部症状。如果患者的心脏有问题,则应该排除在外。如果患者的精神状态不正常,则应该排除在外。在这些患者中,有20名患者接受透析的时间小于两年,有30名患者接受透析的时间在五到十年,有40名患者接受透析时间在10到15年,另外有30名患者接受透析的时间大于15年。患者平均年龄为(58.9±2.3)岁。
1.2、方法
(1)动静脉内屡计划穿刺。该方式主要是维持慢性血液透析,经此法实施,形成内屡,在短时间内血液透析可不必重复实施。由于此种方式在体外没有相连的导管,因此,就避免发生导管脱落、大量出血以及发生感染的状况。(2)直接动静脉穿刺法。通常,此法主要针对于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褒竭实施,即适用于急性症状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操作流程并不复杂;其二,穿刺部位不会过于深(穿刺部位:①动脉(挠动脉)和足背动脉(引血端);②静脉和对侧上肢肘正中静脉(主)或双下肢大隐静脉(回血端) )。(3)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相比于上述提到的两种方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法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种。之所以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能够避免血流量不稳定的状况发生;②体位对其实施并无影响:③穿刺部位固定便利;④可反复置管(若留置时间加长)。另外,由于置管位于右侧颈内静脉,因此,对胸膜不会造成过多的损伤。加之静脉血流方向和重力方向并不相冲,使得血栓和血管狭窄发生概率微乎其微。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缺点为易发生出血、感染,形成血肿。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患者每两次透析相隔的时间,患者血红蛋白的含量等。KT/V值大于2.1时,则认为达到了标准,需要根据患者在透析之后体重的变化和超滤量来计算该指标的具体值。
1.3、统计学指标
采用医院专用的SPSS软件来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在120名患者中,有109名患者应用的是动静脉内瘘,其中有30名患者年龄低于40岁,有49名年龄大于40且小于55,有20名年龄大于55且小于65,有10名年龄大于65岁。另外还有11名患者应用的是带隧道带涤纶导管,相应年龄的患者人数分别是2名,1名,3名和5名。前者的使用率在年龄大于65岁之后有所降低,后者使用率较高,在75岁之后达到了42.5%。
BMI、血流量和超滤量:详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达标组中共有80人,未达标组共有40人,前者的血流量和超滤量都高于后者,BMI值低于后者。
各类指标值表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患者的年龄和性别都是相近的,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另外这些患者接受透析的时间长度,进行透析的时间间隔,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这三个因素都是没有差异的。
将全部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BMI、血红蛋白、血流量、超滤量、透析时间、透析频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透析器面积和透析器尿素氮(BUN)清除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作为自变量X,KT/N达标与否作为应变量Y,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将多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将KT/V值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因变量的值,是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四种因素,分别是患者血流量,OR值为1.153,P值为0.00。第二个因素是超滤量,OR值为3.312,P值为0.00。第三个因素是BMI值,OR值为0.679,P值为0.00。第四个因素是血红蛋白,OR值为0.929,P值为0.00。还有一些因素是不相关的,比如年龄对应的P值是0.231,性别对应的P值是0.161。透析时间和透析间隔时间也不是相关影响因素,对应的P值分别是0.391和0.676。
3、讨论
在很多疾病的实际治疗中,都会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而且现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虽然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相关病症,但是在该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引发各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在多种并发症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是最多的,这是因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一般是较弱的,并且身体内容也会发生炎症反应,这就增大患者受到感染的概率。因此必须要对此类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和有效性给予更多的重视。
很多研究都表明,血管通路的进行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患者进行透析的效果,也会对引发并发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血管通路对患者的生存环境和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透析过程中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保护。科学有效地建立和保护血管通路,可以让患者在治疗中保持稳定的血流量,且实施成功的概率比较高,而且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选择,分别是内瘘和涤纶套导管,前者使用的人数比较多,后者使用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因为很多患者患有尿毒症,而且前者的安全性是更高的。
研究结果表明,比例较多的患者接受了至少5年,最多10年的透析。患者中大部分都进行了内瘘,有极少数的患者进行了带隧道涤纶套导管。在很多影响因素中,BMI值越高,对应的KT/V值越低,是相关影响因素。血流量值越高,对应的KT/V值越高,是相关影响因素,血滤量也会产生相同的影响。血红蛋白也是相关影响因素,但是该值越高,对应的KT/V值越低。
参考文献:
[1] 朱军涛, 刘帝, 刘烨歆, et al. 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 2019(7):503-506.
[2] 王颖, 张建军. 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18).
[3] 王心亮, 王德光, 郝丽, et al. 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C]// 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