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提高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赵娜 刘明粉 高晨
[导读] 阐述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措施

        【摘要】 目的 阐述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措施,并分析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抽选于我院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患8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比对两组患者依从情况,分析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态变化情况。结果 此次观察组患者总体依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经护理前负性心理状态相似(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相应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容易出现负性心态,不利于开展治疗,辅以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提高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创呼吸机;依从性;效果

         呼吸机属于临床较为常用辅助患者通气的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辅助治疗慢阻肺、哮喘、呼吸困难等病症,效果良好。但是多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态,排斥使用呼吸机,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那么,就需要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提高依从性[1]。心理护理将心理学与护理结合在一起,拉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文以2019.1-2019.12我院收治89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为例,阐述心理护理的举措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抽选于我院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患8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44例,包括男性病患25例,女性病患19例,年龄最小者为32岁,最大者为81岁,平均年龄(56.9±1.4)岁。观察组共计病患45例,包括男性病患26例,女性病患19例,年龄最小者为33岁,最大者为82岁,平均年龄(56.8±1.5)岁。比对所示,两组病患基本信息较为相似(p>0.05),符合研究所需。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者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及处理工作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具体过程为:
1.2.1早期沟通
         在慢阻肺患者开展无创呼吸机治疗时与其开展早期沟通护理,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无创呼吸机的具体治疗方法,消除其对该治疗方式的误解。并重点说明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慢阻肺的必要技术,并不是无法医治情况下的保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在沟通的过程中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疑惑,将具体评估情况记录在患者个人病历中,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
1.2.2环境改造
         为患者营造一个更舒适的治疗环境,要求病房内保持充足的光照,室内温度需控制在25℃至27℃之间,夏季时可适当调低温度;冬季时可适当调高,在患者入住后也可根据其主观感受适当调节。护理人员还需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周围设施,包括公共卫生间、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在科室走廊内悬挂“保持安静”的标语,护理人员走动时、开关门时也要尽量放低声音,与患者交谈时需保持语气柔和,如患者年龄过大可适当提高声音[3]。要求护理人员在交谈中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通俗性,对各类医学名词进行解释,以免患者无法听懂。
1.2.3缓解恐惧感
         患者入院治疗阶段最明显的心理障碍便是恐惧感,尤其是对无创呼吸机存在恐惧,将呼吸机治疗与疾病晚期划等号。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面对面的前提下详细说明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并对使用后改善的具体情况进行描述,强调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时待命,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操作,并叮嘱家属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强调一旦患者病症改善且稳定后就可撤除无创呼吸机。日常护理时应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宗教信仰等,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心理诱导,借助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安慰。
1.2.4缓解焦虑感
         为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应在不影响整体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物质和心理需求。可通过改善饮食方案的方式侧面缓解,与患者沟通后记录其喜好的食物种类,严格遵照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肪等基础原则修改食谱。同时为患者提供杂志、无线网络、电视节目等转移注意力。如患者家庭条件较差,可为其联系社会医疗基金或慈善人士进行捐助,以缓解经济压力的方式缓解焦虑感[4]。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依从情况进行评定,分为依从、一般、不依从三个等级。总依从性为依从占比与一般占比总和。利用SAS量表、SDS量表等分别对各组患者负性心态变化进行评定,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烦躁。量表总分以100分计,分数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反之越弱。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相应研究数据,录入SPSS 18.0 系统处理分析,以p<0.05形式反映结果的差异情况。
2 结果
2.1 依从性评估比对
         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期间总依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依从性评估比对

2.2 护理前后负性心态改善情况比对
         两组患者入院时负性情绪大致相近(p>0.05),经护理后得以缓解,观察组相应评估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负性心态改善情况比对

3 讨论
         无创呼吸机本身属于抢救设备的一种,能够有效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但也是这种认知导致患者和家属通常将其与“病情恶化”挂钩,使得慢阻肺患者开展该治疗手段时依从性严重下降。此时应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通过面对面宣教的方式纠正患者和家属的错误认知,详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目的[5]。同时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改善,将其营造成更加舒适、安静的氛围,有助于患者休息和恢复。另外针对患者出现的恐惧感、焦虑感开展护理,纠正负面心理状态,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此提升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美华,邓创豪,钟少敏.情志护理对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132-2133.
[2]马双玉.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10):222.
[3]王晓岚.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舒适化心理护理探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2):134-135.
[4]陈艳丽,赵林娜,武海棠.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舒适化心理护理策略[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5):40-42.
[5]李娟.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77-1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