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5期   作者:梁娟 孙玲玲、章美华
[导读] 探讨分级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43例,根据患者入院救治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分级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病;护理;人文关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9年1月—12月血液风湿科的恶性血液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共计8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恶性血液病,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4例、慢性白血病16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心理、精神异常,认知及理解能力良好,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病情不稳定、不能配合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0.2±11.7)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慢性白血病9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9.8±12.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慢性白血病7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恶性血液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时测生命体征,注意是否有发热、感染征象、出血现象,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化疗是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速度、间隔时间、输入顺序;化疗时注意保护静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嘱咐患者多喝水;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予以人文护理:(1)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辖患者进行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综合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第一时间给予接待,给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护理人员、病房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探视时间等。评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确定护理级别,给予治疗指导,加强生活护理。每日晨间随医生查房,亲切问候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需求,主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2)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对患者除了每周及每月的固定健康教育宣传外,还要加强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文化层次、健康需求等,详细讲解恶性血液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康复途径等,使患者正视自身病情,获得全面、个体化、多样化的健康指导,真正获得临床受益。可在病床头贴上提示卡片,写明每日静脉及口服用药,提醒患者按时规律用药,并及时将各项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可起到一定心理安慰效果,也可促进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疗,提升康复效果。(3)针对性心理护理。本病病情严重,对患者的心理打击巨大,护理人员应置身与患者平等的地位,设身处地地了解患者的真实内心感受,尊重患者的人格,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像朋友一样进行沟通交流,从多视角、医学发展方向、人生哲理等方面进行心理疏导。重视家属的作用,对于病情重、情绪差的患者可留一家属陪伴,家属对于患者病情的转归有重要作用,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表达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怀,对其面对的实际困难尽量给予解决,必要时联系患者的工作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护理人员还应多以同类恢复较好的病例鼓励患者,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述与病魔抗争的心得体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增加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提升饮食、生活、自我保健等能力。(4)营养支持护理。根据患者的营养及体质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食谱,饮食原则以清淡、温热、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等为主,少食多餐,科学搭配,严禁食用生冷、刺激、过硬、辛辣等食物;对于进食困难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减少患者蛋白质消耗,纠正负氮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评估SAS和SDS评分变化,评价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统计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及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相关项目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主动服务、病情观察、生活护理、服务态度及病区环境方面的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管床护士知晓及自我观察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论
         血液病又称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累及造血系统疾病,该病发病隐匿且难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脱发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各项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而传统型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服务属于片段式的,偏重于治疗,常忽略了对患者的整体照顾,已无法满足血液病区患者的需求。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患者感受到关怀可促进其情感及精神上的康复,建立信任关系而减少隔阂。因此,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意义重大,但因护理人文学科教育起步较晚、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及应用技能不足、护理人员未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等使护理人文关怀缺失。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后ECOG-PSR、UCL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P<0.05),而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提高血液病患者身体机能,减轻其孤独感,并促进患者与家属的互动,保证患者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怀。在血液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在做好基础护理、无菌护理等操作同时,对患者身体进行护理并将重点放在心理护理上,加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做好病区环境清洁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结语
         总之,在对于血液科病人的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不单是护理者,而是一个会关心病人、会用语言技巧沟通的爱心人物。本研究,观察组病人对护士入院介绍、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主动服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如今的护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上护理,更是“以人为本为理念”的人文护理。通过提出的晨间人文关怀的实施,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治疗操作,增加病人的自我关注病情,提高病人床位护士知晓情况。
         参考文献
         [1]孙亚静.晨间人文关怀在血液病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9(28).
         [2]叶冬梅.血液病治疗中的人文关怀.医学与哲学,2019(14).
         [3]景颖颖.应对方式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9(14).
         [4]宋红娟,宋海娟.恶性血液病患者负性心理分析及针对护理.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