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衰患者的影响,从而建立护理的最佳模式,实施专科规范化护理 。 方法 通过总结比较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例心衰患者入院时病情状态和出院时康复情况,收集整理相关重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护理(环境休息,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饮食,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便秘,压疮,高热,口腔,消化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将各项护理措施总结分组,按入院天数,每日规范落实各项护理。 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按每日路径护理,大部分病人生活能自理,肌力功能恢复较好,无一例伴有并发症出院。 结论 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将正确的护理措施按临床路径每日加以落实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促进康复。明显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心衰;临床护理路径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即便是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30%面临复发危险,近几年来心衰患者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0多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制定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它与传统医疗护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患者本人能参与其中增加了患者知情权,而且提高了整个医疗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并改善医疗、护理的持续活动。临床路径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是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将这种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运用到心衰病人的护理中,通过PDCA循环,就其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十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心衰患者30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病情危重有3例,神志清楚20例,其余7例。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症状。
2 临床护理路径
2.1(第一天) 一般护理
2.1.1 环境休息 提供舒适,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22~24度)和湿度(50%~60%),每天定时空气消毒(每天2次,每次2h)和开窗通风,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限制探视。说话走路轻,护理技术操作动作轻柔敏捷。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建立健全完善留陪制度,注意卧床患者,神志不清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合理使用床档和约束带,床旁设施齐全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对于烦躁不安者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剂。嗜睡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窒息,必要时给予吸痰。
2.1.2 协助患者 进食,翻身,床上大小便等,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加强巡视病房,观察床铺整洁干净情况,及时更换,保证患者舒适。协助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患侧肢体受压,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2.1.3 饮食 心衰患者首先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
2.1.3.1 一般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就会下降。(3)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等。(5)心衰的病人食盐的用量要小,应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7)心衰的病人要控制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8)忌饮浓茶咖啡和易引起胀气便秘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油炸不洁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2.1.3.2 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点滴补充营养。3d后没有消化道出血的可以留置胃管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流质饮食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的摄入,可用牛奶、米汤、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克,脂肪100克,碳水化合物300克,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混合饮食。
2.2 (第二天)病情观察
2.2.1 重症患者入住监护室,给予心电血压监测,氧气吸入(注意流量和副作用),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有无颅内压升高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出血;如剧烈头疼、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脑桥出血。必要时予血糖监测,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血糖过高时给予相应处理,做好饮食宣教。
2.2.2 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设备药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发生舌后坠,必要时使用舌钳。
2.2.3 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和溶栓药,应用脱水剂时注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监测电解质,以防酸碱平衡失调或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
应用溶栓药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尽量消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使血压水平相对恒定避免过低,监测心率变化,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30-50滴/分,观察神志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观察排便排尿咳痰情况,必要时注意复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等生化指标有无异常。其余静脉给药根据药物性质,病情需要合理控制滴数,以防颅内压增高。
2.2.4 每班认真严格交接班,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皮肤,各种治疗情况,各种管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正确处理各种报警情况设定相应参数,排除干扰和混淆因素。
2.3(第三天~第七天)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有效排痰,必要时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药物。防止坠积性肺炎及二重感染的发生。
2.3.2 泌尿系统的预防级护理 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必要时每日行膀胱冲洗,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3.3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时嘱咐其避免用力排便,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3.4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一般要每2-3h翻身1次,必要时更频,建立翻身卡并记录,可采用一些防压用具如气垫床、气垫圈,骨突和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尤其是消瘦的患者。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尽量抬起身体以防摩擦皮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两次,局部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但严禁在已经破溃的皮肤上涂抹,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可根据情况与皮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经破溃或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不主张按摩。增进患者营养,指导家属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已经发生破溃压疮的严格按照清除坏死组织,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纱布块吸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相应保护性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药物局部涂抹覆盖,大小便及时处理清洗,以防坏死组织继续扩大。
2.3.5 高热的预防及护理 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禁止在足底、腹部等处冷疗)或将冰袋防置在这些部位,或头枕冰帽,注意保护耳部,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床单被罩汗湿后要及时更换促进患者舒适。
2.3.6 口腔护理 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增进食欲;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操作中避免误吸,棉球不应太湿;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3.7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24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当发生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休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8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卧床不起,活动受限者可以在家属或医护的协助下定时被动的抬高双下肢,做伸屈腿运动,病情允许时可以泡脚热敷,配合按摩积极预防血栓形成。
2.4 (第七天~第十天)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好尿管、输液管、胃管、吸氧管等,防止牵拉扭曲,受压脱出,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必要时对病人使用约束带,告知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
2.5 (第十一天~第十二天)出院
2.5.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等,充分了解其需要,鼓励患者的进步,帮助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2.5.2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恢复患者各种能力。家属需要掌握一定护理知识,如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患者不能独居等。保持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等的训练。
3 小结
在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我们通过PDCA循环分析心衰病人的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用数据分析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检查效果反馈,然后再次进入PDCA循环。不断完善,不断改正分析,修订心衰病人的护理临床路径。以上30例患者经过医院的积极治疗,护士严格按照修订的心衰病人的护理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规范化护理,避免了护理措施落实不及时,护理措施遗漏未实施的问题。通过临床路径护理,规范了护士各项操作,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加强了护士、患者及家属三方沟通密切配合,使患者得到了全面规范专业的护理。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达98.2%。疾病的愈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对心衰患者只能取得一定疗效。心衰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往往对疾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的康复有较理想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彤:心衰的临床诊疗与护理【J】.中文健康文摘,2012,(17):80~82
【2】苏秀平:老年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护理学杂志,2009,7(1):100~102
【3】刘建红:心衰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20(12):66~68
【4】李明子主编:患者的护理与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24
【5】李云:康复护理【J】.中华临床医护周刊,2015,7(2):18
【6】李肖静,石云菊:对心衰病人实施护理及家属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2,21(7):69~70
通讯作者简介:冯怡,女,主管护师,常年在临床一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对心血管急危重症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邮箱:378918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