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以及促进其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计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n=5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肿瘤;营养状态
口腔颌面部肿瘤属于临床中发生较高的肿瘤类型,临床多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但该类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累及范围广,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均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与护理工作[1]。为此,本次研究从护理角度入手,制定了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案,并以我院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计100例为对象,评价了该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计100例。纳入标准:(1)均满足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标准;(2)满足根治性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原发性精神疾病;(2)不同意参与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n=50)。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8~82(56.44±12.62)岁,实验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7~84(57.10±11.52)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术前,热情接待患者,辅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并在该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拉近护患关系,让患者与自身建立起良好的联系。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讲解维持心理稳定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叮嘱家属给以患者充分的关爱,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介绍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讲解成功康复的案例,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2]。(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立刻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打消患者心里的顾虑。考虑患者面部损伤较大,机体营养状况不佳,故需要讲解对该类问题的处理措施。对面部损伤可采用后期整形美容等方式改善,而对于营养状况,则应该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后也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维持态度亲切,以护理人员的温暖与关怀让患者保持身心舒适,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1.3观察指标
(1)对比营养状态,指标设定为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2)对比康复情况,指标设定为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态
实验组白蛋白水平(34.25±2.30)g/L,高于对照组(31.15±2.54)g/L,P<0.05(t=6.3971,P=0.0000)。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212.58±41.54)mg/L,高于对照组(181.52±36.72)mg/L,P<0.05(t=3.9613,P=0.0001)。实验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0.56±15.84)g/L,高于对照组(97.21±11.48)g/L,P<0.05(t=8.4400,P=0.0000)。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11.25±1.31)d,短于对照组(13.52±1.84)d,P<0.05(t=7.1065,P=0.0000)。
3.讨论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显著价值。术前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及时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以及恐惧感,对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有明显作用,可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保障手术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则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度,可减少患者所存在的风险。尤其通过提高患者营养支持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价值。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方案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对促进其康复有明显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应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02):165-167.
[2]颜洁,何阿嘎.围术期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名医,2018(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