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6例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的案例,以及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案例较多,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较多,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输液流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输液患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干预
在小儿患病之后,由于服药依从度不高,且药物起效缓慢,一般是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在静脉输液时,会存在一些问题,最为基础的就是疼痛问题,由于输液需要针刺,小儿耐受度较差,即使是轻微刺激都有可能造成明显痛感。加之如今多数的小儿都有较多的就医经验,本能的恢复医院环境、针头等产生恐惧,这种情况对于治疗十分不利,需应用合理的护理方案加以调节[1]。本次研究即为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6例输液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重要器官无异常,可以采取输液治疗,治疗阶段有家长陪同,可以配合护理流程,患儿家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有男36例,女27例,年龄在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1.21)岁。实验组有男34例,女29例,年龄在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1.06)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让具备丰富操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即可,过程中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情况,以及治疗目的。
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环境调节:在患儿输液前,需要选取较为合适的环境进行操作,若是在夏天,选取有关照的地方,若是在冬天,则调高室内温度,小儿要求较高,可以适当提高1-2℃,以此来维持相对温暖的环境。
②心理安慰:在针刺之前,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给予患儿心理安慰,若是可以进行交流,则邀请家长进行配合,做好说明工作,并明确输液只是针刺时有痛感,后续阶段不会感到疼痛,若是无法交流,则使用玩具来进行辅助。
③加强互动: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定时来检查输液情况,并和患儿进行交流,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若是患儿对针刺部位过度关注,可以采取听歌、看动画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④输液后交流:输液完成后拔针时也要做好心理安慰,给予患儿以鼓励,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患儿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避免出现哭闹的情况,同时向患儿家长讲解后续注意事项。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的案例。记录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输液流程顺利进行,过程中患儿无哭闹、针头无异常情况,即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63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46例,成功率为73.02%,观察组63例患儿有57例,成功率为90.48%,观察组成功案例较多(χ2=6.436,P=0.011);输液合格,对照组63例患儿有46例,合格率为65.08%,观察组63例患儿有54例,成功率为85.71%,观察组合格案例较多(χ2=7.231,P=0.007),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患儿输液在临床上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很多患儿由于在之前就有较多的打针经验,看到针类医用品后就会产生恐惧,导致针刺流程受阻。同时,输液需要长时间置针,患儿在看见针刺部位会也会产生不适,加之静脉输液时活动受限,心理上会有明显的烦躁感[2]。部分患儿还会因此出现哭闹、拨弄输液管的情况,可能导致输液管脱落。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尽快进行干预,以免重复针刺,给患儿造成更多的痛苦。心理护理干预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心理护理干预是从环境、心理安慰、双方互动方面执行,环境方面是为患儿构建较为舒适的输液环境,心理安慰则是为提高患儿配合度,双方互动是为保障输液流程顺利进行[3]。该护理干预模式是针对患儿有可能出现的不配合、哭闹等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此类异常事件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案例较多(P<0.05),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较多(P<0.05)。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输液流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小玉.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患儿配合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8):134.
[2]艳红,张丽娟,姜洋,宁风琴.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0):1271-1272.
[3]张郭春燕.护理干预在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