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42900619860814XXXX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施工的首要目标便是确保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施工单位必须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日常施工过程中。本文将从制度、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以及施工人员因素等多角度出发,对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对策,以期为广大施工单位提供可靠参考,确保其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始终以人员安全为主开展施工。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人员;培训体系
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自始至终都应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安全问题是确保建设进度、成本以及最终质量的重要前提。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现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行为、自身思想和意识都将对建筑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1当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对施工的具体状况予以充分结合,同时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项目之间差异性将会导致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不同之处。然而如今部分施工单位时常将其余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应用于实际施工项目中,这就使得制度与实际项目不适应,缺乏合理性,使得所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许多问题,最终威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1]。
1.2较差的安全责任意识
对于建筑施工而言,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的关键与基础。然而很多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此有所忽视,在开展现场管理以及人员调动工作时,没有把安全放在首要地位,未明确自身管理责任。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并未深入掌握相应规范、法律和法规等,使得许多政策、规范等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无法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1.3施工人员因素
在建筑施工现场当中一般都有着众多的劳动力,很多时候现场管理人员很难完全控制所有施工人员。当前大部分参与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均来自于农村,即“农民工”,在这些施工人员当中,小学、初中毕业的人员占据了很大比例,其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另外,绝大部分农民工未获取过技术等级证书或者岗位证书,更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活动。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对农民工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农民工未严格执行相应规章制度,不能按照计划施工,更没有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同时,部分施工人员不遵守施工现场的纪律,不仅难以提升自身生产效率,还会将工具设备和建设材料随意丢放,很难保持现场的清洁,以上种种问题都使得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得不到有效落实[2]。
2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的主要对策
2.1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在施工单位中,其法人即单位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员,其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共同编制单位各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以便自上而下的确保所有人员都能签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保证书。另外,还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展开及时考评,不断完善将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为核心的规范、要求等。在此过程中,还应该使现场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安全责任,保证其日常管理工作得以有迹可循,一旦出现违章、违规行为,必须对其予以追究,确保单位赏罚分明,保证相应制度有效落实。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必须结合相应制度、规范的要求,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展开项目现场安全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2.2强化安全管理培训体系,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在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当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①预防为主,即在建筑施工正式开始前结合项目特征,管理人员对项目影响因素展开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不安全因素加以及时控制,避免其得以扩大发展,进而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展开有效预防。②安全第一,即在开展建筑施工各项工作时,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循有关要求、法律法规以及规定标准等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教育,而相应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加大对施工人员培训活动的监督力度,以便保证施工单位安全培训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继而实现安全施工。与此同时,单位还应完善自身安全培训体系,对相应教育责任进行明确,并使其落实到日常培训活动当中。
在此过程中,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对现场教育培训职责加以明确,设立现场培训负责人,并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被教育人员(所有现场人员)加以明确。
(2)强化对现场责任主体的监管、考评工作,及时清退或者换岗不合格人员。
(3)持续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教育负责人员的责任感以及职业素养。
完善现场技术交底以及三级安全培训系统,对教育学时以及内容等进行明确,对现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加以强化,确保所有新工人在入场时都能严格遵循相应规定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落实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
落实现场安全教育的登记以及考评制度,管理人员需要为所有施工人员建立相应培训档案资料卡,确保一人一卡,资料当中重点应涵盖培训地点、内容、时间、培训人员、学时与最终的考评结果。在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后,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考评,严禁不合格人员上岗,借此不断提升施工人员自保意识以及安全作业意识。
完善管理现场安全教育经费体系,把安全教育的相应培训费用从安全管理整体措施费用当中单独列出,同时公布使用培训费用的实际状况,以便确保经费落实到实处,避免经费浪费现象的发生。在施工人员入场之后,安全管理人员除了需要遵循相应规定做好前文所述的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培训工作外,还应在施工的开展进程中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教育,保证培训内容具备针对性。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三级安全教育,此项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级:即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为国家、地方关于安全施工的规程、规范、方针、标准、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同时也包括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管理相应制度。
②第二级:即工程安全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为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全因素、现场安全制度、项目施工特征以及现场环境等。
③第三级:即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为工种岗位讲评、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以及事故案例剖析等。另外,安全技术交底所包含内容主要为建筑施工危险点与施工特征、防范危险点相应措施、相应安全管理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标准与规范以及事故发生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实施的急救和避难方案。
2.3全面落实人员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现场人员属于参与施工作业的直接操作人员、组织人员以及指挥人员。对现场人员创造性以及积极性进行调动,可以使其责任感全面提升,继而强化其主体意识,确保其不断提升自身工作素养,最大限度地规避人为操作失误。
(1)强化对现场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以便使其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性。
(2)人才的运用对如今的企业而言极为重要,施工单位具备充足的现场安全管理人才,并且充分发挥其能力,方能确保相应工作以及规章制度等得以有效落实。因此,单位必须成立以各部门管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监督小组,在编制、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制度在施工现场的落实状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3)结合项目特征,综合考虑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准、政治素养、技术能力以及思维理念等,并且实现对以上要素的有效控制,最终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其中,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建筑施工单位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并没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准,不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其有着较大流动性,另外部分施工单位以及分包公司仅仅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将更多时间、资金投入到安全教育工作当中,致使上岗的农民工缺乏较强的安全技术作业能力,进而频繁引发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若想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发展,就应当加强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结合科学的奖罚机制,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提高农民工归属感的同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自觉遵循相应安全管理制度[3]。
结论:总体而言,由于建筑施工往往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较大的建设规模,因此施工现场通常都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对这些因素有所忽视,极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进而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应当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出发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地开展,以便为施工最终质量达标提供保障,最终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兵.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149.
[2]王晓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31):13+33.
[3]王帅.浅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