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新的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高中教育的方向和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有效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进步,喜欢上高中数学,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优化课堂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高中数学提出来六大核心素养,而国家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方向也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长期的高中一线教学和近几年的调研工作发现,“分层教学”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进步,喜欢上高中数学,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两极分化严重是教育一直强调要纠正的教学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好的学生更优秀,差的学生更落后。随着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下面,本人在此就结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1.采取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都是参考班级的平均成绩来制定的,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自然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和简单,从而变得放松和骄傲,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下降;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因为课堂教学过于难理解,而闪失信心,放弃学习。如果采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挑战和压力,在每答对一道题或是理解新的知识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更加投入到课堂当中。而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每个学生都能有相应的进步,从而提高教学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使课堂变得更加多彩、多样。
2.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2.1课前进行分层:课前分层就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课堂的预测工作。备课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一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层,分别为:优、良、及格、不及格。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我就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优”层的学生,我的要求是对指数函数的变式内容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对“良”层的学生要能清楚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定义域等并解答中等难度的指数函数题目,对“及格”层的学生只需要准确作答基础的指数函数题目即可,对“不及格”层的学生只需要背诵和了解指数函数的理论。通过学生分层进而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只是对学生分层的第一步,还需要在这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分层,比方说,教师在检查“良”层次学生的指数函数作业时,要统计和归纳该层次学生的错误和知识的薄弱点,并以此为参考进行二次分层,以达到分层教学的最大作用和效果。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组成来判断分层的级别和数量,并设置对应的教学目标,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
2.2课堂进行分层
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单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一遍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开展会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是教师依然要克服这些困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分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时,要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导数知识,并懂得如何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出类似题目:做一个圆锥形的漏斗,要求母线长为 30cm,如果要使其体积最大,那么高应为多少?在对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处于同一个小组,并给予相对应难度的问题,对于“良”层的小组要讨论出在解答题目中如何引入函数,设置哪个未知数解答更加有利和便捷,对“优”层的小组要讨论这道题有哪些解题思路?并总结哪个方法准确和高效,以此类推。这样无形之中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也能让学生掌握相对应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2.2.1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注意分层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的不同,学习能力、习惯和自我管控力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也是各有差异。 作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来问题,久而久之产生自卑的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努力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要提一些比较简单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体验成功,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增加其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结合他们实际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使他们解题能力向着更好的水平发展。
2.2.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也要有意识的分层
同一班的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表现出的综合能力,都有很大区别的。 再加上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学习比较消极,不管是对回答问题还是课堂练习都是应付了事。 有些学生又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他们不但专注听讲,而且还会主动提问、质疑,探究问题的本来面目等,获得更多的知识。 所以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程度,做好课堂评价工作,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指导。对于学优生,当然对他们的解题能力,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老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对学平生老师要在他们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并能解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要给他们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斗志,让他们学习更努力,更有热情;对于学困生,老师要在他们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时,也要及时给出评价和鼓励,使学生不会丧失学好数学的希望,调动其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3课后进行分层
课后分层主要以作业分层为主。布置作业也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对后进生布置较为简单的题目,中等生以完成基础知识为主,优等生以培养思维为主。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知识巩固,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应该是一种更有成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得到成绩与能力的提升,激发其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目标和学情进行分层,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启发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促使在课堂上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春艳,吕世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及启示——以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1):46-51。
[2]王德.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共同发展——浅谈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OL].学周刊,2020(04):81[2020-01-07].